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由于肩周的肌肉、肌腱、韌帶、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癥,導致關節內外粘連,阻礙肩關節活動所致,又稱為粘連性肩關節炎、五十肩、凝肩等,欲稱凍結肩、漏肩風。本病可因外傷、慢性勞損、較長時間不活動或固定、或局部受風寒侵襲等誘因而發作。臨床表現主要為肩痛、肩關節活動障礙或僵硬、肩周肌肉萎縮。部分病人是由肱二頭肌腱鞘炎、岡上肌炎、肩峰下滑囊炎等發展而來。 本病好發于40歲以上中老年,女多于男(約3:1),右肩多于左肩,多數為慢性起病。本病預后良好,多能自愈(經數月至二年左右)。若積極進行鍛煉及其他治療,則病期短,恢復快。痊愈后也可再復發。
臨床表現
1.發病緩慢,多數無外傷史,少數僅有輕微外傷。可有受風著涼史。 2.病程較長,常有數月疼痛病史。初為輕度肩痛,活動失靈,逐漸加重。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側,可向頸、耳、前臂和手放射,但無感覺障礙。嚴重者,稍一觸碰,即疼痛難忍,或夜不能眠,或半夜痛醒,不敢患側臥位,肩活動受限,穿、脫衣服困難,甚至不能梳頭、洗臉、漱口或洗澡等。 3.患肩肌萎縮,背闊肌和大小圓肌等有痙攣。肩部壓痛廣泛,而以肱二頭肌長頭腱部壓痛最為明顯。肩活動嚴重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為甚。 4.晚期肩關節可呈僵硬狀態。
診斷依據
1.起病緩慢,病程較長。 2.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或僵硬,壓痛廣泛,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部壓痛為甚。肩周肌萎縮。 3.肩關節外展、外旋、后伸明顯障礙,甚至呈僵硬狀態。 4.肩關節X線片:一般無特殊改變。有時可見局部骨質疏松、岡上肌鈣化、大結節密度增高等。肩關節造影顯示關節腔縮小,呈方形。
治療原則
1.治療目的:止痛和解除肩關節的功能障礙。一般采用非手術治療為主。 2.功能鍛煉:極為重要。在發病之初就應積極進行,要貫穿于治療全過程。要積極有計劃地進行,可采用下列方法進行:(1)俯身前后內外擺動法;(2)俯身畫圈法;(3)爬墻法;(4)滑車帶臂上舉法。一日數次,忍著輕痛主動鍛煉,疼痛減輕后,逐漸增加運動量和范圍,但忌被動活動。 3.痛點封閉:局部壓痛明顯者,用1%普魯卡因4-10ml加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強的松龍25mg作局部封閉,一周一次,共2-3次。 4.藥物治療:內服外用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西藥。 5.針炙與理療或熱敷局部。 6.按摩推拿:在封閉后立即在喙突點、肩峰下滑囊處作按摩。有時在全麻下進行,以輕柔手法,將上臂外展及上舉活動,以松解關節粘連。 7.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癥狀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術式:(1)肱二頭肌長頭腱固定或移位術:附麗處切斷后,將肱二頭肌長頭腱固定于喙突或肱骨結節間溝內,同時做前肩峰成形術;(2)喙肱韌帶切斷術。
用藥原則
1.對絕大多數病人,以功能鍛煉、痛點封閉和消炎止痛類藥(可選1-3種藥同時服)為主,同時輔以理療、針灸和按摩治療。 2.對極少數保守治療無效,癥狀嚴重者,則需手術治療,術后需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癥治療,必要時要輸血或人體白蛋白。
輔助檢查
1.對大多數病人,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的第一專案為主,必要時可包括檢查框限“B”中的第一專案。 2.對少數非手術療法無效而需行手術治療者,則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所有專案為主; 3.對個別需與頸椎病鑒別者,則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B”為主。
療效評價
1.治愈:肩部疼痛及壓痛癥狀消失,肩關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手術后傷口愈合。 2.好轉:癥狀、體征好轉,功能有改善。 3.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功能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