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腫瘤主要來自腹膜后間隙的脂肪,疏松結締組織、肌肉、筋膜、血管、神經、淋巴組織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間隙的各器官(腎、胰、腎上腺及輸尿管等)的腫瘤。腹膜后腫瘤有良性和惡性兩大類。惡性腫瘤約占60-80%,常見者有脂肪肉瘤,纖維肉瘤,神經纖維肉瘤及惡性淋巴瘤等;良性腫瘤中以纖維瘤,畸胎瘤等為常見。一般而言,腹膜后腫瘤,囊性者常為良性,實質性者多為惡性。
臨床表現
1.腹部腫塊:腹膜后腫瘤部位深,早期多無癥狀,當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壓迫臟器及脹痛時始被發現腹部包塊。良性者增長緩慢、惡性者發展迅速,腫塊多偏一側。 2.壓迫癥狀:胃腸道受壓時,可有惡心嘔吐及飽脹感;直腸受壓時可有大便次數增多及肛門部脹感,甚至大便變形及排便困難;泌尿系受壓常見癥狀為:如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或血尿,輸尿管受壓可致腎盂積水,血管受壓則下肢水腫。 3.疼痛:腹膜后腫瘤出現疼痛是由于包膜張力增大或壓迫侵犯刺激神經表現為腰背痛,會陰部痛或下肢痛。4.全身癥狀:出現消瘦、乏力、食飲減退,甚至出現惡病質。少數有內分泌功能的腫瘤,可出現相應的癥狀。
診斷依據
1.腹部腫塊伴腰痛鈍痛及腔器組織壓迫癥狀。 2.腫塊深而固定,胸膝位檢查時腫塊固定于后腹膜而無下垂移動感。 3.B超、CT或腹膜后充氣造影提示腫塊位于腹膜后。
治療原則
1.腹膜后腫瘤都應行剖腹探術,良性腫瘤應手術切除,如與重要組織粘連,不能完整切除時,可作包膜內切除術。 2.惡性腫瘤無遠處轉移者,應爭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時,根據活檢結果選擇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 3.對癥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1.對能手術切除的病例,應用抗生素抗感染,加強支持治療(包括特需藥物)以促進術后恢復。 2.對惡性腫瘤,根據病理結果選擇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
輔助檢查
1.腹膜后腫瘤的病人檢查專案均應包括檢查框限“A”; 2.腫瘤壓迫推移胃腸道時檢查專案可選擇B項中“2”、“3”、“4”、“7”; 3.瞭解腫瘤與泌尿系的關系選擇檢查專案B項中“1”、“5”、“6”; 4.對確定腫瘤的性質、部位、大小范圍及其他臟器的關系,需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愈:腫瘤被切除,肉眼未見腫瘤殘留。 2.好轉:腫瘤被部分切除,癥狀明顯改善。 3.未愈:腫瘤無變化,癥狀體征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