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所處背景(地面、水底等)的反射光所帶來的特殊效果。在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一些種類中,存在所謂次級體色反應特征的現象,這是通過以眼為接受器的液性相關及神經相關使體色自動地接近背景顏色而引起的背景適應,與光接受器所接受的總光量的刺激效應有所區別。把動物置于光線吸收的背景上時,暗色色素細胞特別是黑色色素細胞發生擴散(體色暗化)即黑色的背景反應;反之在光線散射的背景上,這些色素便發生凝集(體色亮化)即成為白色的背景反應。有許多動物其處于黑暗中或失明的個體,體色反而取明、暗之間的中間顏色。如果把眼的下半部遮住,結果便產生黑色的背景反應,因此可以認為背景效果的形成原因可能在于眼的某種背腹的分化。在接受上方投射光照射的網膜腹側部分是產生黑色背景反應的媒介;僅接受下方反射光的網膜背側部分則是產生白色背景反應的媒介。而且提出了后者大于前者的假設。這個假設通過對柳葉鱒(Fundulus)的組織學的研究(視細胞的組成在網膜的背腹是不一樣的)以及對網膜各部分分別照射實驗的結果所證實。在海蛆的復眼中,側腹方面的單眼群與白色背景反應有關,而背方的單眼群與黑色背景反應有關。如所周知,背景效果在甲殼類的一些種類(藻蝦、Pa-laemonetes、三疣梭子蟹)以及竹節蟲、烏賊、雨蛙等,由于存在許多種類的色素,所以除明暗以外,甚至還發生紅、黃、藍、綠等色背景的體色適應。這些種類的網膜背側部分還具有辨別波長的能力,可看作按反射光各個波長發生特異的體色反應的媒介。此外,比目魚類不僅僅能反應背景色調,而且甚至有模仿背景狀態的能力。背景適應常常(甲殼類、魚類等)進入形態的體色變化的領域,在暗處不停地從下方照射比目魚,則平時在白色的身體下面會形成黑色色素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