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唾腺。(1)爬行類以上的高等脊椎動物,有些口腔腺分泌屬于消化液的唾液,而稱為唾液腺。哺乳類有頜下腺(排出管是華頓氏管,Wharton′sduct)、舌下腺、耳下腺(排出管是斯特諾氏管,steno′s duct)。前二者在哺乳類以下的動物中也有,但耳下腺是哺乳類新發展起來的。三者都屬于分支復囊狀腺,形成大的腺塊。耳下腺只由漿液性腺細胞構成,頜下腺與舌下腺則由漿液性腺細胞和粘液性腺細胞構成。兩排出管的上皮都由圓柱狀細胞構成。由腺體分泌淀粉酶、a-D-葡糖苷酶,在排出管途中分泌氯化鈉、活化淀粉酶。據說,唾液腺中主要是耳下腺,有些是頜下腺的分泌物質通過特定的細胞移行于血液中,表現為激素的作用。還把這些腺體稱大唾液腺(large salivary gland),而把另一些在口腔中散在的小規模的參與相同唾液分泌的稱小唾液腺(s-mall salivary gland)以示區別。唇腺、舌腺、頰腺、腭腺與此相同。(2)無脊椎動物稱為唾液腺的是開口于口腔和咽頭的腺體的總稱,依其位置稱口腔腺(buccal gland)、舌下腺(sublingual gla- nd)、下唇腺(labial gland)、咽頭腺(phary- ngeal gland)等,但由于動物種類不同,其構造和機能也有很大差異。軟體動物煙鍋貝的唾液腺也稱糖腺,分泌淀粉酶;蝸牛的唾液腺分泌纖維素酶、淀粉酶、β-D-果糖苷酶及木聚糖酶等酶類。可以破壞細胞,用做原生質體實驗。寶貝分泌降壓物質。鵪鶉貝的唾液腺極大,可達雞卵大小。分泌物中含游離鹽酸0.4%,游離硫酸2%,結合硫酸1.4%,有酸腺之稱,可由齒舌變形的毒牙注入其它動物。扁玉螺的唾液腺分泌硫酸,可以使蛤蜊、淺蜊等的貝殼穿孔,因此也有穿孔腺之稱。骨貝有小前腸腺(含蛋白分解酶)和大前腸腺(含淀粉分解酶)均開口于食管。頭足類的前唾腺只有粘蛋白而不含酶,后唾腺分泌酪胺(與體色變化有關)。吸血性蛭類的唾液腺中含蛭素,而吸血類昆蟲及蜱螨類含有抗血凝物質及溶血物質。節肢動物的唾腺在機能上有粘液腺、絹絲腺、毒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