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國藥材產地介紹系列(13)
《概況》
浙江省位於華東地區中部,東海之濱。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人口4,170萬,轄11個地、市,89個縣、市、區。
《自然環境》 ,
本省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較少。丘陵、山地佔陸地總面積70.4﹪,平原佔23.2%,湖泊河流佔6.4%。大陸海岸線全長1,840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共1,921個。境內山脈從西南向東北延伸,主要有天目山、天臺山、仙霞嶺、洞宮山、雁蕩山、括蒼山等。 4d=AP&kj
本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海洋氣候的調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夏季除少數山地比較涼爽外。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15.3~17.9℃,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3~7℃,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8~30℃。年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10℃積溫5,000~5,600℃,無霜期220~275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800毫米。
土壤有紅壤與黃壤、初育土、潮土、濱海鹽土、水稻土等。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
《藥材資源》 :,
據調查統計,全省有藥用植物1,785種。藥用動物162種,海洋藥416種,礦物藥13種,其他9種,共計2,385種。藥材貨源分佈:
浙北、浙西北平原丘陵:以平原、低山丘陵為主,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土壤肥沃,中藥資源豐富。家種藥材主要有菊花、玫瑰花、浙貝母、絲瓜絡、麥冬、山茱萸、紅花、瓜蔞、百合、牛蒡子、板藍恨、桑白皮、太子參、烏梅、澤瀉、荊芥等;野生藥材主要有前胡、青木香、馬齒莧、益母草、半夏、牛膝、玉竹、虎耳草、淡竹葉等;動物藥材主要有殭蠶、烏梢蛇、土鱉蟲、蟾酥、珍珠母等。
浙中丘陵盆地:以丘陵為主,丘陵和盆地相間分佈,氣候溫和多雨,光照充足,地勢平坦,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灌溉方便,是白朮、延胡索、白芍、玄參的主要生產基地。家種藥材還有東貝、丹參、桔梗、厚樸、山楂、吳茱萸、薏苡仁、木瓜、杜仲等;野生藥材種類較多,主要有前胡、烏藥、黃精、玉竹、滴水珠、垂盆草、魚腥草、半夏、益母草、虎耳草、苦參、地榆、龍膽、七葉一枝花、香附、茵陳、枇杷葉、野菊花、女貞子、合歡皮等;動物藥材有桑螵蛸、蟬蛻、蘄蛇、刺猬皮等。
浙南山區:氣候溫和,水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7~17.6℃,無霜期250~260天。家種藥材主耍有厚樸、茯苓、山藥、鬱金、肉桂、澤瀉、枳殼鉤藤、梔子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金銀花、鹿銜草、葛根、地榆、淡竹葉等;動物藥材主要有穿山甲、蘄蛇等。
浙東沿海:氣候溫暖濕潤,而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17.3℃,無霜期240~260天,年降水量1,300~1,650毫米。家種藥材在省內占有重要地位,浙貝母、麥冬、絲瓜絡已形成商品生產基地;野生動、植物藥材還有烏梢蛇、半夏、丹參、蒲公英、茵陳、垂盆草、天冬、蔓荊子、鶴虱等;海產藥材主要有海藻、海螵蛸、牡蠣、海浮石、魚腦石、海龍、海馬、昆布、瓦楞子等。
《利用現狀》
栽培、養殖藥材近100種。其中傳統品種32種,新引種45種,野生變家種(養)18種。年種植面積10萬畝,年產量630萬公斤。收購藥材500多種,年收購量1,600萬公斤。
《主產品種》
浙貝母:主產鄞縣、餘姚等縣,以色白、個大、豐滿、質實而著稱。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的70﹪以上,為地道主產區。
白朮:主產磐安、新昌、天臺、嵊縣、東陽等縣、市。此外,仙居、永康、縉云、武義、臨安、臨海也有種植。以個大體重、結實飽滿、蛙形、細皮白肉、菊花心著稱。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的30﹪以上,為地道主產區。
延胡索:主產東陽、磐安、縉云、永康、仙居等地。以粒勻、飽滿、質堅、色黃亮而著名。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50﹪左右,居首位。
菊花:主產桐鄉、海寧及湖州市郊。具有朵大、肥厚、色白如玉、花心大、氣清香的特點。本省年產量居中國首位。
麥冬:主產慈溪市。栽培歷史悠久,產品粗長飽滿、色澤黃白、質堅而韌、滋黏清香。
白芍:主產東陽、磐安、永康、縉云、臨安、安吉、仙居等縣、市,商品又稱“杭白芍”,粗大條直、兩端平整、皮多棕黃色、粉性足、質堅實。 igBvB |
玄參:主產磐安、仙居、桐鄉等縣。以根條肥大、均勻、皮細、質重、肉色烏黑而著稱。
鬱金:又稱溫鬱金.主產溫州地區瑞安縣。以體長、個大肥滿、外皮細、斷面光亮而享譽。 ~
厚樸:也稱溫厚樸。主產龍泉、云和、景寧、遂昌、松陽、慶元等縣;武義、開化、磐安也有少量生產。具有皮厚、斷面紫色、油足氣香等特點。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20﹪以上,居第一位。
山茱萸:主產天目山麓的淳安、臨安、桐廬三縣交界地帶。素稱”萸肉之鄉”。產品紫紅有光澤、肉厚。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30﹪左右,居第二位。
浙江省的主產藥材,除上述品種外,前胡、絲瓜絡、鉤藤、玫瑰花、桑白皮、烏梅、蘄蛇、烏梢蛇、蟾酥、海螵蛸、蜈蚣等也享有一定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