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樁盆景摘葉的利與弊
在樹樁盆景的制作中,為了使高不過盈尺的樁景更加諧調、緊湊,充分體現植物生命力在四季更疊中的艷麗色彩,因而,往往通過摘葉這一有效手段來實現。
盛夏時節,觀葉樹種中,如:樸樹、榆樹、黃荊、石榴等葉片長得很大,且泛黃,失之清雅,大大地降低了觀賞品位,這時可考慮摘葉。摘葉前半月應施足肥,為樹樁萌葉創造有利條件,實施摘葉要用剪刀,除去葉留下葉柄,這樣不傷腋芽,一般月余后方見新葉。摘葉有以下好處:可以獲得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具有青春氣息與生命意志,青翠欲滴的季節色彩美。可使葉片變小。如黃荊摘葉后,可小至原來的五分之一。葉片的小巧更有利主題和諧與緊湊。在充分展示縮龍成寸、蒼天古樸的風姿方面,顯得更親切,更真實自然。另外,摘葉可刺激腋葉的生長,能使層次、樹冠更加豐潤,利于成型。在疏密有度的操作中,變得更加容易把握。
雖然摘葉有這些好處,但也不能忽視負面的影響。那種不加分析不講對象與目的,硬性規定每年摘葉二至三次說法,是不科學的,至少是欠考慮的。植物的葉片是合成有機養料,供植物調整呼吸的重要器官,通過一輪春季至夏季的生發,植物內部的養料已消耗過半,夏季正好是集累養料的黃金期,如這時葉片被徹底剪除,這等于暫時中斷了植物的營養供給,關閉了呼吸通道,這時又逢梅雨期,植物的新陳代謝降低,蒸騰量小,植物很容易在疲勞中窒息霉爛,或成僵苗,盡管以上可能對健全的樁不構成威脅,但對弱樁小苗的打擊是肯定的,故不能小視。
摘葉前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健康、生長穩定的樁,考慮好摘葉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小巧別致的葉,還是為激活腋芽,以利豐富層次的某一方位。作為健康成型的樁,一年可摘一、二次,并且全摘。至于即將成型,但某一局部還需豐滿些的,只適宜要求豐潤部摘,其余不摘,而且只能摘一次。如果是要求早成型,急需各枝干長粗的坯子、或小苗,絕對不能摘。因為制造養料機構受到破壞,養料暫停了來源,枝干靠什么來增粗呢,待制造養料的機制重新建立,一年中的黃金季節已逝大半,深秋的腳步已臨近,這自然無利早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