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盆景的栽培技術
銀杏也稱白果,是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為藥、食、材兼用的經濟植物。銀杏生命力旺盛,樹干挺拔,樹態優雅,葉形美麗,既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干果樹種,又是優美的園林綠化樹種,更是獨特的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銀杏盆景以其特有的形韻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生長特性
銀杏為雌雄異株的裸子植物,但不論是雌花還是雄花都是小而不明顯,沒有觀賞價值。銀杏的種子(不是果實)外觀上沒有特色,一般在10月底前完全脫落,觀賞價值也不大。而且,銀杏在北緯24度以南、年平均20℃的地區是不能開花的。所以,銀杏盆景應以觀葉和造型為主。但銀杏是落葉樹,冬季落葉,其觀賞價值大為降低,也極大地影響銀杏盆景的市場價值。防止銀杏冬季落葉,是銀杏盆景生產的關鍵。制作優美的銀杏盆景涉及銀杏植株的培育、盆景制作和防冬季落葉等技術環節。
播種
銀杏一般用種核(白果)作播種材料,但商品白果含水量太高,直接播種容易造成爛果。銀杏種子在播種前需在室內晾干至含水量30%左右再進行播種。通常銀杏種子要經過1至2個月的休眠期后才開始萌發,因而銀杏的播種育苗有兩種方式:一是在秋季直接將晾干的白果播于苗床,第二年春季種子萌發;二是在播種前50天將白果埋沒在含水量5%-10%的濕河沙中,上覆蓋塑料薄膜,進行催芽,然后在春季播種。苗床基質可用菜園土、河沙和復合肥按50:50:1的比例混和,堆成寬100厘米、高15厘米、長300-500厘米的苗床。播種時銀杏的種核必需平放,覆土3-5厘米,播種后上蓋稻草,秋播者每7天淋水一次,春播者每3天淋水一次,直至出苗。出苗后每天淋薄水一次,每平方米苗床每周施0.3%磷酸二氫鉀1500毫升。
育苗
當幼苗高度達到15厘米以上時,應當帶土上盆,同時剪去頂芽以促進側芽萌發。苗盆可選用直徑15厘米左右的塑料花盆或育苗袋,盆土要求有機質多且透水透氣性良好。當側枝長至20厘米時,可用細麻繩捆綁和彎曲,以便造形。盆栽幼苗在5至10月份需置于蔭棚內,以防止強光抑制生長和灼傷嫩葉。盆栽幼苗每2至3天淋水一次,以盆土濕潤為宜。施肥以腐熟的豆餅或復合肥為主,于每年的2月份和8月份各一次。
定植及管理
當銀杏苗離地10厘米、直徑達到1.5厘米以上時,應帶土移至大盆定植。定植盆底應有穿孔以防雨天漬水,最好是置于磚塊之上。定植后每周淋透水一次。每年入冬用波爾多液涂抹主干以防蟻害,次年新枝長至20厘米以上時可根據需要進行定形,也可根據造形需要于每年早春萌芽前進行嫁接。
銀杏在南方每年有春、秋兩個生長季節,夏季由于高溫、冬季則由于低地溫而停止生長。所以,銀杏的施肥應在每年的春、秋兩個生長季節進行。同理,銀杏的修剪一般在夏季和冬季進行。
冬季防落葉
銀杏是落葉樹,每年深秋以后葉片開始變黃而逐漸落葉,繼而植株進入休眠。銀杏落葉的原因既是由于低溫的影響,又是其本身生理規律的結果。我們多年的實驗表明,用人工方法推遲銀杏的落葉是可行的。目前較有效的方法是在秋冬季寒流到來之前噴施保葉素,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增溫保濕,以維持銀杏的繼續生長。
防止冬季落葉的另一有效方法是二次發梢技術,即人工處理使銀杏提前落葉和當年第二次萌發新枝。一般是在銀杏每年的第二個生長季節中(10月份),用藥劑處理或人工剪葉,并進行長枝截短,促使側芽萌發生長。二次發梢技術還必須配套施肥和保溫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