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向大自然取材
從山野間挖取形態優美古樸的樹樁,加工培養成為盆景,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方法。在繁茂的林區,是難以找到理想的樹樁的,相反在荒山禿嶺,巖石縫隙間,或長年被樵砍的野地里,卻生伏著干古株矮、形態奇特的老樁。有些在營造經濟林前擬挖掉的雜樹樁,往往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材料,因此可以說是化廢為寶。但必須注意,切不可為了取材而在自然保護區內隨意挖掘野生樹樁,以免破壞生態環境。
在挖掘前先要仔細觀察,選取樹干曲折道勁,富有變化的或被損傷和遭蟲蛀后“虛腹”但皮又愈合,顯出含辛茹苦,歷盡艱難而又生機勃勃的樹樁。干要粗,但枝干比例要協調,根系要向四周伸展。不能單純追求奇特、怪異或象形的,象形的樹樁要在似與不似之間方為上品。
在野外?赏诘降臉浞N有榆、雀梅、南天竹、梳子、金雀、三角楓、枸骨、竹類、紫藤、火棘、松柏、衛矛、絲棉木、牡荊、 山植、 六月雪、薛房、扶芳藤、龜甲冬青、胡頹子、枸杞、珍珠黃楊、鋪地蜈蚣、柞木、凹葉鈴木、平地木、 赤楠、 九里香、榕、馬尾松、黃山松、青楓、忍冬、瓶蘭花等。
掘取時間因樹而異。落葉樹一般在落葉后至發芽前即休眠期挖掘為宜,而以早春化凍后芽未萌動前最好。松柏類在這個時期挖掘較合適,常綠闊葉樹一般畏寒,在春季或雨季挖取均可。
挖掘時要帶好鋪或鏟、手鋸、修枝剪、籮筐、繩等工具。到了挖掘的地方先要仔細審視,選定了再挖,免得挖到一半見異思遷。選定后即用手鋸及修枝剪將樹樁的大部分枝條修去,僅留主干及部分主枝,然后將樹樁從土中掘起。挖掘時,要多留側根,截斷主根,留根的幅度一般為樹干直徑的五倍左右。粗根截口要平,截口應向下,便于愈合發根。挖下的樹樁,根部要蘸上泥漿,裝入籮筐,樹樁的根間再填塞苔蘚以保持濕度。這樣包裝后,即使長途運輸10天半月再種也無妨。若取萌發力弱的常綠樹材,絕對不能將其枝葉全部修光,如松、珍珠黃楊、柏等,修剪后必須留下部分葉片,且根部要帶土才能成活。而萌發力強的常綠樹如枸骨、山梳子、南天竹以及大部分落葉樹樹材,修光枝葉,僅留樹干,也毫無影響。姿態好、樹齡長的老樁,為了確保成活,挖起后可在當地先栽種一年,翌年再搬運。
樹樁運回后,根據栽培式樣和盆的大小再修剪1次 。修剪后栽入泥盆或圃地中,栽后第一次水要澆透,樹干高的老樁,在干上要包苔蘚或稻草,以減少水分蒸發,以后經常在枝葉、樹干上噴水,土不干不澆水。秋冬挖來的樹樁,需置于溫室或塑料棚內過冬。
新芽萌發后,包在枝干上的覆蓋物可除去,以免影響芽的生長。此時根系尚未生長好,必須移入蔭棚,減少葉面水分蒸發和防止嫩芽曬傷。芽長到1厘米時,應進行摘芽,將部位不合適的,以及過密的芽摘去,確保留下的芽生長苗壯。摘芽可分2~3 次進行,第一次摘芽時要留預備芽,以防意外損傷,發芽后一個多月根系逐步長好,可減少遮蔭時間,到大伏天后即不必再遮蔭了。新種樹樁根系幼嫩,切忌施用濃肥,以薄肥勤施為好。
一般挖來的樹樁,要培養到第二年才進行加工造型,而椰榆、雀梅、三角楓等落葉樹,利用當年的新枝就可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