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杜鵑盆景葉片脫落的原因
1、水:澆水是一項經常性的養護工作,西洋鵑根極纖細,既怕澇,又不耐旱,因此澆水不當極易引起植株葉片脫落。澆水必須根據季節、天氣變化及植株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需要來進行。一般冬季休眠期可3-5天澆水一次;春季植物生長旺盛,天氣炎熱,蒸發量大,盆土見干就應補澆,而且還應經常向地面和植物葉片噴水,以利降溫;秋季天氣晴好時也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溫度降低后可視情況減少澆水。
此外,澆水還要考慮水質、水溫。不能用堿性水澆花,否則西洋鵑會因盆土堿化缺鐵而患上失綠病,并引起落葉。如用自來水,需先貯存一天再取用。水溫要與土溫相近。
2、肥:施用未經過充分腐熟的生肥或肥液濃度過高,在施后2-3天會出現葉片萎縮焦黃、脫落。這是因為生肥或濃度過高的肥,會損害植物根系,破壞其吸收功能。
3、通風:植株長期在室內可能因悶熱而引起落葉,因此,要注意開窗通風。花期過后,應把植株移到室外。
4、病害:西洋鵑會因盆土堿性缺鐵而引起失綠病。其癥狀是先嫩葉缺綠,葉肉變黃。嚴重時葉片變白,葉脈也變黃,葉片兩側中部或葉尖出現焦褐斑等壞死組織,逐漸擴大使葉片脫落。出現此癥時,及時對植株噴施0.2%-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良好.
一般植物換盆都在初春將要萌發新芽之前進行。換盆時,應當將原來板結的土去掉,保留1/3老土,并適當修剪老根及須根,補充新土。換盆后宜澆足水,放在陰涼處,8-10天以后再逐步移到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