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藝術(shù)-【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盆景藝術(shù)流派名。屬樹樁盆景。起源于唐代,至南宋出現(xiàn)規(guī)則式游龍盆景,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明清時期績溪縣仁里村每12年舉行一次盆景賽會,名曰花果會。清《浮生六記》記載1878年仁里花果會,"所設(shè)花果盆玩,并不剪枝拗節(jié),盡以蒼老古怪為佳,大半皆以黃山松"。歙縣賣花漁村更以植梅為業(yè),以善作盆景著稱于世;张膳杈坝糜跇錁对煨偷闹饕獦浞N有梅、松、榔榆、天竹、南天竺、紫薇、山茶等,以梅花、茶花為上品,梅中又以骨里紅、綠萼、朱砂、送春、玉蝶等品種為佳。茶花品種近30個,有色澤的不同和濃淡的變化,又有單瓣重瓣之分,花朵大小之別;张膳杈耙灾Ω沈扒哪颈局参餅榕嘤龑ο螅(jīng)移栽、修鑿、剪扎、摘心、去芽等手法,創(chuàng)作出較之于自然樹木更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品。如松柏之蔥郁勁健,竹子的瀟灑清秀,梅樁的古雅幽芳,榆、雀梅的拙樸蒼古,黃楊的清朗茂密等。盆景樹樁大而奇,形態(tài)蟠曲古樸,造型精巧奇美,倔傲剛勁。徽派盆景的主要形式有游龍式、三臺式、迎客式、圓臺式、扭旋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懸崖式、提根式和自然式等,以游龍式梅樁盆景最具代表性。
【租扎粗剪】徽派盆景的造型方法。粗扎是將造型植株的主干、大枝,通過棕繩、棕絲、棕披和金屬絲的蟠扎,形成柔曲的體態(tài);粗剪是對一些小枝、細枝及針葉,按照構(gòu)圖設(shè)想進行修剪,促進腋芽、隱芽、不定芽的萌發(fā),使主干周圍的立體空間伸出的枝條上,長出纖枝密葉,如片片薄云,隨風(fēng)飄忽,自然傳神。
【徽梅】徽州風(fēng)格的觀賞梅花。其栽培肇始于唐代。879年歙縣賣花漁村洪必信,號梅窗居士,曾筑小樓數(shù)盈,植梅于前。經(jīng)過不斷引種和培育,徽州出現(xiàn)了一批風(fēng)格獨特的徽梅品種,如徽州骨里紅、徽州檀香、徽州臺閣玉蝶、徽州野宮粉、洪嶺二紅、洪嶺宮粉、素白玉蝶等。這些品種的形成,經(jīng)過多年雜交、人工嫁接和壓條,顏色從紫紅、朱紅、粉紅到粉白、素白、淡綠等無不具備。花形有單瓣、復(fù)瓣、重瓣等,絢麗多姿。
【綠粵】徽派盆景名。該株綠萼梅花約有150多年樹齡,梅樁傾斜古蒼,跳跟露爪,40厘米樁頭漏透達六處,樁頂樹冠舒展,花葉扶疏。其左方配英德石、鳳尾竹、麥燈草等,與古梅主體相輝映,創(chuàng)造出一種蒼古雄勁,灑脫自如,充滿昂揚生機的深遠意境,為屯溪茶;üず榧着嘀。1989年1月,在北京宣武藝園舉行的"首屆全國梅花臘梅展覽"會上,獲"盆景技藝金獎"。
【賣花漁村】村名。本名洪嶺村。位于歙縣城東南7公里,新安江南岸溝谷腹地。唐未洪氏遷居于此,逐漸形成村落。村形如魚,村頭尖尖狀如魚嘴;村腰漸寬如魚肚;村腳房屋向兩翼展開,如魚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洶涌,魚得水則生機盎然,故在魚字邊加三點水,稱漁村。又因村民以種花、培制花樁、制作盆景為業(yè),賣花為生,遂稱"賣花漁村"。洪嶺海拔200多米,四周高,中間低,形成一個小盆地。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為盆景植物的生長及樹樁的培育,提供了優(yōu)越場所。是徽派盆景的主要產(chǎn)地。
【三臺式】徽派盆景造型形式。主于僅二彎半,上方一頂,左右兩側(cè)各伸出一臂,三片經(jīng)營的位置呈不等邊三角形,形成三個臺,寓意著仙界"蓬萊、瀛州、方丈"三座島嶼。反映了藝人們善良、美好的愿望和對幸福、平安的追求。
【壓條】徽派盆景植物材料的繁殖方法。早春將選定盆景植物枝條的中下部撕破或扭裂,將傷口部位埋入黃土中,留梢部出土,很容易生根。大的梅樁周圍,一年可壓條數(shù)株,當年便可長到1米多高,生長旺盛的枝條,直徑可達2厘米。秋天從折傷生根處下方割斷、走植,第二年便可用于造型。屢經(jīng)壓條之后,母本梅樁顯得蒼老如鑄,渾然如鐵。
【野樁速成】徽派盆景樁景培育方法。培養(yǎng)一個蒼老古雅之態(tài)的樁景,少則需要十幾年,多則幾十年、上百年。黃山花農(nóng)采取野樁速成,于秋末冬初落葉后到早春萌動前,深入古林,挖掘野生樹樁,進行初步修剪,按照構(gòu)思,確走樹形,用潮濕的青苔將修好的樹樁包裹嚴實,避免曝曬,減少水份、養(yǎng)份的消耗。運回的落山樹樁及時栽種,栽種時根部先打泥漿,栽植后澆一次透水,注意遮蔭防旱。栽后數(shù)月發(fā)出大量芽蘗,芽長成枝條,任其生長,促進新根的形成和伸長,此時不宜疏芽和修剪。次年再行疏芽、定位,將多余的芽蘗掰去,進行蟠扎造型,促使枝條布局合理及優(yōu)美樹冠的形成。
【迎客式】徽派盆景造型形式。主干略曲,二臂從主干基部三分之一處向同一方向稍離伸展出去,枝稍扎成二小片,上方一頂片大而圓滿。整體造型如同迎客松,象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展臂迎客。
【游龍式】徽派盆景造型形式。主干呈螺旋狀或"S"形彎曲,小枝在彎曲的主于凸起處左右交互伸出。培植游龍式盆景梅樁,一般需先在露地壓條和培育,每年二三月份用棕皮、爿棍進行一次人工蟠扎、盤彎、整型,年復(fù)一年,多者可形成10一20個彎,使干似龍身盤旋,兩邊再整修伸張二側(cè)枝,猶如龍爪。整體造型如蛟龍騰云,雅致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