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樹木盆景的配盆
我國生產的盆缽種類繁多,款式千變萬化,色彩也極其豐富。就質地來說,有瓦盆、陶盆、釉盆、瓷盆、石盆等,各自的性能和作用都有所不同,其中以陶盆和釉盆較為常用。宜興砂陶盆和廣東佛山釉陶盆,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紫砂是統稱,為宜興所創,包括朱泥、紫泥、黃泥、青泥、老泥、梨皮泥、白泥、海棠紅、朱砂紫、定窯白、冷黃金等泥種,用其制成的陶盆,造型美觀,色彩素雅,而且有一定的透水、透氣性,有利于植物生長發育,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兼備。佛山釉陶盆,造型優雅,釉色凝潤,富有裝飾效果,也是盆中之上品。廣西的“云盆”又稱“靈芝盆”,是在石灰巖溶洞中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天然盆缽,盆邊曲折層疊,形態自然,用于栽種植物,制作盆景,頗有野趣,別具一格。
盆景界素有“一樹(石)二盆三幾架”的說法。顯而易見,配盆是盆景創作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樹木盆景的配盆,在盆缽大小、深淺、款式、色彩和質地等方面都要加以選擇。
第一,盆缽的大小、深淺要與樹木相適應。用盆過大過深,則使盆面空虛,樹木顯得低矮幼嫩,不能顯出樹木的雄偉氣勢;用盆過小過淺,又會使盆景顯得臃腫迫塞,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失去均衡。另外,盆過大過深;盛士較多,容易積水而造成爛根;盆過小過淺盛土較少,容易造成水分、養分的供應不足,影響樹木生長(花果類樹木更為明顯)。用盆的大小和深淺主要根據樹木的粗度、冠幅、高度等因素來決定。樹木越粗壯,冠幅越大,用盆就相對大而深些,反之就淺而小些。通常要求樹木冠幅適當地大于盆面。對于高聳型單株樹木,冠幅可適當小于盆面,但主干高度應大于盆面或直徑。叢林式盆景的用盆宜稍大些,以使景物境界開闊。如盆面顯得稍空,可以采用點石和栽種低矮植物來補充,處理得當,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的樹種配盆大小也有所區別。一般地說,生長緩慢的松柏類用盆宜稍偏小;生長迅速、葉片寬大的樹木和花果類樹木,如紫藤、紫薇、桂花、梅花、貼梗海棠、西府海棠、臘梅、柿、銀杏、槭類等,用盆宜稍大,以利樹木正常生長和開花結果。配盆的大小與樹木的生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從觀賞效果來說,用盆適當地淺小些較美觀;從養護管理來說,用盆適當深大些有利于樹木生長。配盆時這兩個方面都要兼顧。
第二,盆缽的款式要與樹木姿態相配。傳統的規則式造型樹木,宜用長、寬、高三項尺寸相差不大的較深的圓盆、方盆、六角盆、海棠盆之類,曲干式、臨水式、垂枝式等也可用此類盆。懸崖式宜用最深的千筒盆,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雙干式、多干式、連根式、附石式、叢林式等多采用長方形或橢圓形較淺的盤,方向不明顯的樹木宜用圓形、方形一類較淺的盆;文人木多用較淺的盆,使樹木顯得高聳飄逸,超凡脫俗。放置配件的樹木盆景也宜用淺盆,以突出配件作用。從發展趨勢來看,當代盆景藝術崇尚自然,大多采用較淺的盆缽,以突出表現根部之美(當然懸崖式例外)。以直線條為主的樹木,則盆的線條也宜剛直,可用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各種有棱角的盆缽,集中表現一種陽剛之美;以曲線條為主的樹木,則宜用圓形、橢圓形以及各種外形圓深的盆,充分顯示一種陰柔之美。配盆也常用對比法,如高聳挺拔的樹木可用矮腳盆,矮壯。橫斜的樹木可用高腳盆。大懸崖式有時反而采用中等深度的盆缽,以突出下垂枝的長度。
第三,盆缽的質地要講究。紫砂陶盆對于大多數樹種都可采用,松柏類更為適合。釉盆的透氣性比紫砂盆略差,色彩明快,也較常用,適用于部分雜木類和花果類。石盆、水泥盆堅固耐用,常用于體量較重的老樹樁,顯得古樸穩重。瓷盆透水、透氣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長,養護較困難,很少使用,部分花果類有時可采用,但應注意盆面的圖案不宜鮮艷復雜,以免喧賓奪主,作為套盆也較理想。瓦盆透水透氣性能良好,利于植物生長,但其質地粗糙,沉悶質澀,有礙美觀,通常只用作栽植樹胚。“云盆”適合栽植自然活潑、富于變化的樹木,規則式造型不宜采用。
第四,盆缽色彩以樸素淡雅為佳。紫砂陶盆的色彩豐富,有深紫、朱紅、象牙白、鐵青等等。釉盆的顏色也很多。紫砂陶盆的顏色對于多數樹種都適宜,松柏類四季常綠,配上紅色、紫色一類陶盆,更見古樸雅致。紅楓宜用白色或淡黃色釉盆,銀杏宜用深色釉盆,紫藤如用藍釉盆效果就欠佳,選白釉盆為好,白梅、迎春、金雀等宜用深色紫砂陶盆或釉盆等等。
以上四點,僅是基本原則,不是絕對標準。盆景樹木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實際操作有時非常復雜,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