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根藝雕琢而不失自然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物化形式,根藝作品也應如是,它凝聚著作者的心態、性格、好惡和審美觀,甚至是一時靈感的定格化。根藝作品是基于根的自然形狀,經過作者的藝術認識、構思和造型加工而成為具有一定形象和境界的藝術作品。
因此,本人認為,根藝作品應具備以下三要素:
1.具有根的自然神韻;
2.凝聚著作者的思想情感;
3.通過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即雕、刻、接、去等而表現出來。 在根藝創作過程中,過分地強調自然或雕琢都頗有偏失。
如果一件樹根,不需要人工刻化就具有一定造型,雖然珍貴,但不是一件藝術作品,僅僅是象物逼真而已,因為它僅僅是大自然的造化并沒有凝聚著作者的藝術認識和構思。
事實上,在根藝創作過程中,大自然再造化的樹根都需要創作者的截、取、去、剖,盡管原始樹根形神兼備,但仍然需要對原始根的五條短枝進行截短,才能使之具有翹首仰視、四肢漫步的神態。如果過分地強調雕琢,就失去了根的自然,根的樸實的韻味,無異于木雕。 那么,究竟“雕琢”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式是什么?我們不能乏乏定論,應該具體作品,具體分析,該保留,就應惜木如金;該雕琢,就應大刀闊斧。如果非要找出“雕琢”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式不可,基于根藝作品的三要素,那應該是“雕琢而不失自然”。
為了達到雕琢而不失自然的藝術效果,本人認為在根藝創作過程中,作者應該把握以下兩點:
(一)、用“心”去創作。首先必須用“心”去選料。根藝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適應根的自然造型。如果一件根料可以隨心所欲塑造任何造型,或者用不同的根料可以塑造出同一造型,那么這些根料所塑造出的作品的藝術效果就差。其次,必須用“心”去“雕琢”。一件根藝作品的誕生。必須經過作者深思熟慮的審視、琢磨、構思,才能一蹴而就,付諸于形象,所謂“七分構思、三分雕琢”就是這個意思。必須用“心”雕琢最深刻的含義是:思維必須收斂于根的自然形狀,即靈感、聯想或想象必須淵源和歸屬于根的自然造型。雕琢包括拼接、刪除、符合根的自然生長規律三部分,例如,作品“鴟鳴”眼睛的塑造,如果雕兩個窟窿就不如裝兩個“瘤”來得自然,本人在創作過程中就經常根據需要去“造”瘤、紋理或蝕洞,以彌補作品中自然的不足;最后形成的作品也不能超脫根的自然樸實的韻味。例如,有些作者在作品上大紅大綠地隨便著色,給人以一種“維納斯”身上披彩之感,筆者就不敢茍同。
(二),加強藝術修養。有人認為,根藝作品屬于民間工藝,難登藝術殿堂。雖然有些偏見,但我們也不得不面視這樣的現狀;大部分根藝創作者是業余愛好者,藝術修養和雕刻工底都很欠缺,因而創作出的不少作品不是嬌柔做作,就是粗俗不堪,且尚無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來指導根藝創作,這就需要要廣大根藝創作者博采眾家之長,加強交流,不斷總結,以便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直至形成一門“根藝創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