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自然雄奇蒼樸談蠟梅古樁盆景的造型
蠟梅樹樁盆景,古也有之。民間傳統(tǒng)以疙瘩梅、懸枝梅為整形法,其人造痕跡明顯。我是側重于自然造型,用嫩枝腹接等法嫁接,培養(yǎng)古干新枝渾然一體的蠟梅古樁盆景。經過幾年摸索,獲得了成功。結果表明,樹木盆景的大多形式均適用于蠟梅盆景,直干、臥干、曲干、枯干、劈干、雙干、多干、懸崖等式都有佳作被培育而成。在此基礎上,我致力于其發(fā)展。古人稱:“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據此,我在制作過程中,以意造景,對梅樁主干,多按曲、斜、臥、枯、懸等方式制作。使之既曲又奇,虬姿多變;對枝條處理,以修剪、摘心為主,配以滾刀、蟠扎。要防止加工過度,保持自然得體,疏而有韻。對根部處理,則突出懸根露爪和盤根錯節(jié),略施雕鑿截取,形成古雅多姿之態(tài),達到蒼樸古拙的形象。蠟梅根頸部發(fā)達,久之形成塊狀,俗稱蠟盤,我們可以從山野中擇其形神俱佳者,以其蒼勁老干為主體,造成雄奇可觀的大型古樁盆景。蠟梅校芽萌發(fā)能力強,當年生枝大多可形成花芽,5?15厘米短枝上著花最多,造型時需針對此特點促使其多發(fā)新枝。 蠟梅古樁,來之不易,采挖后一般需二年栽培成活才能人盆嫁接。在立意整形時,務必謹慎,須先摸擬方案,成熟后動手修剪。注意因材立意,因勢造景。樁上嫁接優(yōu)良蠟梅品種,多用嫩枝腹接法,當年可形成40?50厘米有多個分枝的帶花植株,數年之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一般從嫁接成活,經五年精心培育,就能得到古雅自然的蠟梅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