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治療腸道傳染病的良藥
馬齒莧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既食用又藥用的中草藥,其味酸性寒,入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止渴利尿、殺蟲通淋等多種效用,同時還有益氣作用,是防治痢疾、泄瀉的特效中草藥之一。在用馬齒莧治療腸道感染止瀉的同時,不會引起繼發性便秘。采集鮮馬齒莧煎湯口服或當涼菜拌食,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預防菌痢 取鮮馬齒莧葉洗凈切碎,500克馬齒莧加水1500克,煎取500毫升藥液,成人日服3次,每次70毫升,連服2~7天;兒童服50%馬齒莧煎液。也可把馬齒莧切細做成餛飩、包子餡,或者煮粥吃。每500克鮮馬齒莧可分給15個兒童服用,隔日吃1次;或做涼菜食用,連續10天。經數千例觀察,在菌痢流行季節服用,可使發病率明顯下降。
治療菌痢、腸炎及痢疾帶菌者 馬齒莧對急、慢性菌痢的療效,與其它治痢藥物相仿,對急性病例的有效率在90%以上,對慢性病例的有效率亦在60%上下。臨床上常用50%煎劑(干劃),每次50~100毫升,或100%煎劑(鮮草),每次40~70毫升,日服3~4次,小兒酌減,連續7~10天為一療程。對頑固病例可用馬齒莧煎液稀釋后灌腸,每次200毫升,每日1次。
治療皮膚瘡癤及化膿性疾患 取鮮馬齒莧200~300克,洗凈搗碎,加水1~1.5公斤,煮沸(不宜久煎),待水溫降至40度左右時,用毛巾蘸藥液溻洗患處,每日2~4次,每次20~60分鐘;亦可用馬齒莧搗成泥糊狀敷于創面,外加敷料固定,每日換藥4~6次。溻洗和搗敷用于化膿性皮膚病和外科感染,如瘡毒、癤腫、乳痛、丹毒、蜂窩織炎、肛周膿腫、甲溝炎等;溻洗還可用于黃水瘡、足癬感染等;濕敷法主要用于糜爛滲出性皮損,如濕疹、漆瘡、嬰兒濕疹、接觸性皮炎等。上述疾患用馬齒莧外治,并適當配合內服藥,一般在1~2周可愈。
治療小兒單純性腹瀉 取新馬齒莧250~500克煎湯,加適量白糖調味,分次作飲料服下,1天服完,連服2~3天。或取鮮馬齒莧洗凈焙干研末,每次3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
治療小兒百日咳 取50%馬齒莧糖漿100毫升,每日4次,3天分服。一般服藥3天后,咳嗽即可減少,發作時間縮短,癥狀減輕。
- 下一篇:對癥食果疾病消
- 上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