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啤酒非生物穩定性的工藝途徑
啤酒是一種穩定性不強的膠體溶液,含有多種有機和無機成分。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一些膠體粒子便聚合成較大粒子而析出,形成混濁性沉淀,影響了產品的外觀質量。下面結合實際生產談談提高啤酒
非生物穩定性的工藝途徑。
1、 選用適宜的釀造原料
原料中蛋白質、多酚含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成品啤酒的非生物穩定性。因此,應選用蛋白質含量適中(9—12%)、溶解良好、焙焦充分的麥芽,新鮮的大米和酒花。
2、 控制適當的原料粉碎度
原料粉碎度直接關系到原料中可溶性物質的溶解和酶的游離。大顆粒原料影響酶的活性,導致大分子量物質進入啤酒中;小顆粒或粉末原料易使一些有害物質過量進入麥汗中。因此,麥芽粉碎易采用濕式粉碎,使麥芽皮破而不碎,防止表皮過碎多酚過量進入麥汗中。
實際生產中,麥芽的谷皮占25—30%、粗粒8—12%、細粒30—35%、細粉20—25%。大米粉碎則要求細一些,避免大分子量物質帶入啤酒中。
3、 控制適當的pH值
控制好糖化、糊化、洗糟用水的pH值,使其呈酸性,以便抑制麥皮中多酚物質的溶出;同時,最終啤酒的pH值的大小也影響到產品的穩定性。
實際生產中一般要求,糖化用水pH控制在5.4—5.6,糊化用水pH=5.8—6.2,洗糟用水pH=6.5—6.6,最終麥汁pH=5.2—5.4,成品啤酒pH=4.3—4.5。
4、使用適當的添加劑
使用適當的添加劑可有效分散、吸附蛋白質,去除多酚,防止氧化,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穩定性。
實際生產中常用的一些添加劑一般有:甲醛、蛋白酶、單寧、硅膠、卡拉膠、PVPP、抗壞血酸、亞硫酸氫鈉、葡萄糖氧化酶等。
5、 用適當的糖化溫度和時間
糖化溫度和時間控制不當,會殘留較多的高分子蛋白質和未分解的淀粉,形成蛋白質和淀粉混濁。一般溶解良好的麥芽,蛋白質休止溫度控制在50—52℃,時間60分鐘;溶解不好的麥芽,應采用低溫35—37℃浸漬,蛋白質分解溫度45—48℃,時間80—90分鐘。為防止產生淀粉混濁,一定要等碘液呈色結束后方能升溫滅酶。
6、 采用適當的過濾工藝
嚴格控制洗糟水用量,使殘糖濃度控制在2.0%左右。過多的洗糟水雖能降低殘糖濃度,但洗糟時多酚物質、色素物質、硅酸鹽、高分子蛋白質會強烈溶出,從而影響成品啤酒的穩定性。洗糟水溫一般控制在76—78℃,過高的洗糟水溫會使麥皮中多酚物質溶出過多,過低的洗糟水溫使醪液粘度升高,影響洗糟效果。過濾后的麥汁要清亮,遇混濁是應打回流,防止沒有分解的大分子物質進入煮沸鍋,增加煮沸鍋去除凝固物的負擔。
7、 采用適當的煮沸工藝
煮沸強度一般控制在8—10%,翻騰越強烈,變性蛋白質的凝聚和相互作用越強烈,最后沉淀析出越充分。煮沸時間一般控制在90—120分鐘,煮沸時時這長會使已凝聚的物質重新擴散,煮沸時間過短達不到凝聚效果。
麥汁初沸時不要加入酒花,等麥皮中的單寧充分與蛋白質結合。煮沸40—50分鐘后,加入部分酒花,利用酒花中的單寧與蛋白質結合。煮沸60—70分鐘后,第二次添加酒花,可延長酒花作用時間,對蛋白質的凝聚和α—酸的異化有益。
8、 充分去除麥汁中的熱、冷凝固物
熱麥汁在漩渦沉淀槽靜置時間應在30—40分鐘,時間不夠,會使得熱凝固物殘留于啤酒中。冷麥汁進入發酵罐,滿罐24小時和48小時應及時排放冷凝固物各一次,或采用浮選技術去除冷凝固物。
9、 采用合適的發酵工藝
發酵過程中嚴格控制好衛生、溫度、壓力,防止酵母自溶,產生大分子蛋白質及酵母自溶碎片。確保合適的酒齡和貯酒溫度,酒齡太短或貯酒溫度太高,不利酵母、蛋白質等大顆粒、大分子物質沉降。貯酒期溫度回升,會使已沉降的蛋白質分子重新溶解于酒體中。一般控制20天以上酒齡,0—1.5℃的貯酒溫度。
過濾前將鮮啤急冷到-1.5℃至-2.0℃,可充分析出啤酒中的冷凝固物等混濁物質。
10、 嚴格控制整個釀造過程的絕氧
從麥芽粉碎下料到啤酒包裝完成的整個過程,都應盡可能絕氧。麥汗與氧接觸,會導致麥汁中的多酚類物質被氧化,使其在煮沸過程中不與蛋白質結合成沉淀。有氧條件下,麥芽中有5—7%淀粉與脂肪酸反應,產生抑制酶的物質。成品啤酒中的氧會與低聚酚、單體酚、蛋白質氧化聚合成低聚多酚和聚合蛋白質,兩者以共價鍵相聯,形成大分子多酚—蛋白質聚合物,在金屬離子作用下而析出。控制釀造過程中絕氧,一般采用封閉糖,防止空氣中的氧進入醪液中,過濾時采用CO2或N2備壓清酒罐,包裝時采用二次抽真空防止氧氣進入酒液中。
- 下一篇: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范
- 上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