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種不同的病因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癥性改變或萎縮性病變。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在臨床上,通常將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種 。有時也根 據病因將慢性胃炎分為膽汁反流性胃炎、藥物性胃炎、酒精性胃炎;根據病變的部位可分為胃竇部胃炎、胃體部胃炎;根據胃酸分泌功能又分為高酸性胃炎和低酸性胃炎。由于發現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粘膜炎癥的主要原因,加之診斷技術的提高,1990年在悉尼召開的世界胃 腸病大會上又對慢性胃炎進行了新的分類,國內有的醫院已采用。目前大部分醫院仍用慢性 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分類方法。
臨床表現:
一、淺表性胃炎 可有慢性不規則的上腹隱痛、腹脹、噯氣等,尤以飲食不當時明顯,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類患者胃鏡證實糜爛性及疣狀胃炎居多。
二、萎縮性胃炎 不同類型、不同部位其癥狀亦不相。胃體胃炎一般消化道癥狀較少,有時可出現明顯厭食、體重減輕,舌炎、舌乳頭萎縮。可伴有貧血,在我國發生惡性貧血者罕見。萎縮性胃炎影響胃竇時胃腸道癥狀較明顯,特別有膽汁反流時,常表現為持續性上中腹部疼痛,于進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膽汁的嘔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燒灼感,有時可有反復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嘔血,此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壞而發生急性胃粘膜糜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