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失眠是假失眠呢?
一是把每天睡眠時間低于6小時即認為是失眠。要知道,對睡眠的量的要求是因人而異的,而且不同年齡的人也不一樣,年齡愈小,睡眠量需要愈多,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1980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人的睡眠”的國際會議得出的結論是:“每人每天必須睡8個小時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有的人把一晝夜的一半時間用于睡覺,也有的人每晝夜只睡3~4小時就足夠了。甚至有極個別人每晝夜睡眠時間不到2小時,仍然精力充沛,毫無不適。衡量正常睡眠時間要以本人平時的睡眠習慣作為衡量標準,絕不能因為少于大多數人的平均睡眠時間而稱之為失眠。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睡眠量過分計較,常因少睡1小時而心神不定,其實合理的睡眠量應以能使疲勞恢復,精神愉快,能很好地進行一天工作與學習為標準。
二是把睡眠量正常范圍內的波動,當作失眠。事實上,睡眠量除存在個體差異外,對每一個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老年人與年輕時相比,睡眠時間減少,睡眠深度變淺,夜間常有醒轉,且早晨也早醒,這是正常的。另外,睡眠的量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平時很少飲茶的人,若在晚間飲用茶或咖啡,就會入睡困難而自感失眠;一個習慣了早睡的人,也會因偶爾一次上床過晚而難以入睡,這些均是人體的正常反應,不能算作失眠。睡眠環境的變化和精神刺激也可導致暫時失眠。如更換住處、蚊蟲叮咬、光線過強、噪音過大、失業、失戀等,均可影響睡眠。若能消除思想顧慮,盡量排除和減弱這些干擾因素,必要時服用小劑量鎮靜催眠藥,失眠就能糾正。若上述干擾因素處理不當,且對失眠產生恐懼心理,久而久之就有可能發展為真正的失眠癥。
三是總認為自己失眠。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自述失眠者。如有的老年人,夜間睡眠時間相對短了些,但有白天睡覺的習慣,實際上每日總的睡眠量并不短。有位睡眠生理學家,對一些自述失眠的年輕人做睡眠觀察,經睡眠腦電圖檢查,與正常人沒有明顯的區別,夜間睡得很好。其實,這些人均十分計較自己的睡眠量,擔心睡眠不足會損壞身體健康,結果事與愿違,產生不必要思想負擔,影響了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普及睡眠知識十分重要。對于假失眠患者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一旦認識到自己的睡眠毫無問題,往往主觀癥狀就會消失,失眠會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