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糧食的發熱 |
糧食在儲藏時間,糧堆溫度不正常上升的現象,稱為糧食發熱。糧食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引起糧食發熱的主要原素。 |
一、糧食發熱的鑒別 |
在正常情況下,所謂安全貯藏的糧食,是貯藏糧食的溫度隨著氣溫和倉溫的升降而變化。若上升太快,或該降不降,破壞了糧堆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熱平衡,就是發熱現象。
對于爆曬、烘干糧、加工出機糧,暫時糧溫雖高,但因熱量不是從糧堆內部產生的,故不屬于發熱的范圍。鑒別糧食是否發熱,通常是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
|
1. 糧溫與糧溫比較
檢查貯糧時,可將各倉囤的糧溫時行比較,凡是同品種的糧食,其水份雜質情況,保管條件基本相同,若其溫度相差3~5℃以上,即是發熱現象。
2. 糧溫與倉溫比較
在春夏季倉溫上升時間,糧溫不正常上升,超過日平均倉溫3—5℃以上者,或在秋冬季氣溫下降時,糧溫不下反而上升者,均系發熱現象
|
二、糧食發熱的類型 |
糧食發熱,按其在糧堆在發生的部位,大致可分如下類型。
1.局部發熱
局部發熱,就是糧堆內個別部位發熱,俗稱“窩狀”發熱。一般是由于干、潮糧食混存,倉囤頂部漏雨,倉壁、囤身滲水,蟲害嚴重,自動形成雜質區等情況引起。
2.上層發熱
上層發熱主要是由于季節轉換,氣候變化,糧堆溫差過大,形成結露而引起的。發熱部位多在糧面以下15—30公分處。
3.下層發熱
倉庫地面反潮或鋪墊不好,使下層糧食受潮而引起發熱,糧食曝曬或烘干后,未經冷卻,熱糧時倉遇到冷的地面,也會發生結露,引起發熱。
4.垂直發熱
在貼墻、靠柱或囤周圍,往往由于溫差過大而引起垂直發熱。也有因墻壁周圍滲水浸潮而引起。
5.全倉發熱
由于以上幾種發熱而疏忽檢查,任其發展擴大,造成全倉發熱。在發熱的同時,常伴有霉變。
|
三、糧食霉 |
在糧食保管過程中,由于漏雨返潮等原因,使糧食水分增加而發生的霉變,稱為浸潮生霉。
1. 倉底返潮生霉
由于倉底的墻壁鋪墊不善,地坪質量差,地下的潮氣上升,使底層或靠墻處糧食受潮生霉。
2.漏雨浸潮生霉
倉房屋面破漏,墻壁窗子浸水,以及運輸中遭雨等原因,而發生受潮生霉。
3.吸濕生霉
在倉內外濕度過高時,可使糧堆四周和表面的糧食,直接吸收空氣的水汽而生霉。在每年的梅雨季節,成品糧大米、小麥粉、薯芋均易吸濕生霉。
|
第二節 糧食發熱霉變對糧食品質的影響 |
一、影響種用
糧食的胚部保護組織薄弱,可溶性的物質豐富。糧食在發熱過程中,微生物通常先從胚部浸染糧粒,使種子發芽率下降或全部喪失,影響種用。
|
二、降低加工工藝品質
經過發熱變質嚴重的糧食不能加工,程度較輕的,加工后的出米率,出粉率以及出油率均低于正常的糧食、油料。經過發熱霉變的稻谷變得松脆易碎,加工時碎米率高,粘度降低,成飯后的適口性差。經過發熱霉變的小麥,因蛋白質變性和微生物分解的影響,面筋的含量減少,品質下降,加工食品時,往往面團很粘而發酵不良,烤出的面包或蒸出的饅頭體積小,內部孔隙小,紋理差,外觀色澤不良。經過發熱霉變的油料,不僅出油率低,而且加工出來的油品酸價高、品質差。
|
三、造成營養品質劣變
糧食在發熱霉變過程中,其主要營養成分糖類、脂肪、蛋白質等,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簡單物質,并被微生物直接吸收,使糧食的干物質大量損失,營養品質逐漸惡化。
|
四、 失去食用價值
在發熱霉變過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及對糧食有機物質的嚴重分解,菌體本身及其代謝產物的色素與糧食壞死組織的顏色混雜在一起,使糧食變色,呈現出黑、黃、褐等色,同時差生霉味,哈昧、酸臭味等。霉變嚴重的糧食,即使經過機械加工、烘曬、水洗、蒸煮,氣味也很難消除。更嚴重的是有些霉菌含有毒素物質,使侵染的糧食帶毒,失去食用價值。
|
第三節 糧食發熱霉變的原因和條件 |
糧食發熱主要是糧堆內生物體進行呼吸作用,產生熱量積聚的結果。糧食為休眠種子,自身的呼吸作用是非常微弱的,而糧食中微生物的呼吸強度遠比糧食的大。所以糧食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在分解糧食發熱的主要根源。另外,糧堆里如果害蟲過多,由于害蟲活動,散發出熱量和水汽,也會引起糧食發熱,尤其是谷蠹密集的地方,往往出現糧食發熱現象。
糧堆中的糧食及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強弱,與糧食本身的水分和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糧食水分少,溫度低時,或糧食水分雖然多而溫度很低時,糧堆內的呼吸作用弱,反之,糧堆內的呼吸作用就強。糧食的發熱與呼吸作用的強弱關系很大。呼吸作用弱時,放出的熱很少,不一定會引起發熱,只有當呼吸旺盛放出大量的熱時,才會引起發熱。
霉變是微生物活動的結果,糧食發熱以后,微生物活動進一步加強,糧粒上出現各種顏色的斑點,叫做菌落。霉變后的糧食顏色變得深暗,在糧粒的胚部,霉變更為明顯。微生物進一步發展,就會造成大批霉爛,散發出強烈的霉臭味。
|
第四節 糧食發熱霉變的防治技術 |
一、預防技術
1.提高糧食保管質量
新收獲的糧食一定要曬干揚凈后才能入庫保管。因為干凈的糧食粘附的微生物較少,水分低,可增強抵抗力,不容易發熱霉變。
2.控制環境條件
倉房在裝糧以前要打掃干凈,地坪如果沒有防潮層,要鋪設防潮物,以隔離濕氣,防止糧食吸濕返潮。秋、冬季節,氣溫較低,應經常打開倉房的門窗進行通風,降低糧食溫度。春暖之后,氣溫開始上升,應根據具體情況,加強密閉隔熱,盡量保持糧食低溫。在對糧食倉庫進行通風或密閉的過程中,要避免糧食溫度突然下降或突然上升,否則將會引起糧食結露。使一部分糧食的水分猛增,造成險情。
3.采用適宜的保管方法
根據倉庫條件,對不同的糧食應采用適宜的保管方法。如充分干燥的糧食一般應密閉保管。水分較高的糧食要加強通風進行晾曬,包裝堆垛不要太高,同時要碼成通風垛的形式,便于散熱散濕。不同種類的糧食要分開保管,同種不同質量的糧食也要分開保管。
4.做好發熱霉變的預測工作
糧食入倉以后,應加強檢查,特別是要掌握糧溫和水分的變化情況。可用眼看、口嘗、鼻聞、手捏等辦法,檢查糧食的色澤、氣味、糧粒的硬軟程度。只要經常進倉檢查,前后比較,是能觀察出糧食發熱霉變的早期變化的。這樣能及時采取處理措施,減少貯糧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