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是奶類中特有的糖(鮮奶中含乳糖大約5克/100毫升),是嬰幼兒膳食能量的主要來源。
牛奶中的乳糖需經體內乳糖酶水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吸收。當體內乳糖酶缺乏時,乳糖從小腸直接轉運到大腸,在腸道菌的作用下,乳糖被發酵,引起水和氣體的累積,刺激腸道粘膜,導致腹脹、腹敏、腸痙攣,甚至腹瀉,當飲用奶制品后,有上述癥狀時一般稱為乳糖不耐收或乳糖吸收不良。
兒童乳糖不耐受發生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指從嬰兒出生即無乳糖酶的,無論飲用母乳、牛乳均可導致明顯腹瀉,停止喂乳類食品或代以米湯類食物腹瀉消失,即為先天性乳糖酶的缺乏或低下,可能與遺傳有關。
(2) 成人型乳糖酶的缺乏:成人乳糖酶缺乏是遺傳型的,受基因調控,當生長到一定的年齡,即出現乳糖酶活性的缺乏或消失,或隨年齡遞減,在所有乳糖不耐受的類型中,成人乳糖的缺乏是最為普遍的一種,不同的民族和人種乳糖缺乏的始發年齡不同,如中國人日本人在6~8歲,芬蘭人在10~15歲,而非洲人發生在1~5歲。歐洲幾乎不存在乳糖酶缺乏。
(3)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常發生在一些疾病之后,如感染性疾病,嚴重的營養不良等,多由于疾病所致小腸粘膜受損,當疾病完全恢復后,乳糖酶缺乏可持續存在。
在中國兒童中,乳糖酶缺乏發生率高達83%以上。
牛奶中的乳糖需經體內乳糖酶水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吸收。當體內乳糖酶缺乏時,乳糖從小腸直接轉運到大腸,在腸道菌的作用下,乳糖被發酵,引起水和氣體的累積,刺激腸道粘膜,導致腹脹、腹敏、腸痙攣,甚至腹瀉,當飲用奶制品后,有上述癥狀時一般稱為乳糖不耐收或乳糖吸收不良。
兒童乳糖不耐受發生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指從嬰兒出生即無乳糖酶的,無論飲用母乳、牛乳均可導致明顯腹瀉,停止喂乳類食品或代以米湯類食物腹瀉消失,即為先天性乳糖酶的缺乏或低下,可能與遺傳有關。
(2) 成人型乳糖酶的缺乏:成人乳糖酶缺乏是遺傳型的,受基因調控,當生長到一定的年齡,即出現乳糖酶活性的缺乏或消失,或隨年齡遞減,在所有乳糖不耐受的類型中,成人乳糖的缺乏是最為普遍的一種,不同的民族和人種乳糖缺乏的始發年齡不同,如中國人日本人在6~8歲,芬蘭人在10~15歲,而非洲人發生在1~5歲。歐洲幾乎不存在乳糖酶缺乏。
(3)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常發生在一些疾病之后,如感染性疾病,嚴重的營養不良等,多由于疾病所致小腸粘膜受損,當疾病完全恢復后,乳糖酶缺乏可持續存在。
在中國兒童中,乳糖酶缺乏發生率高達83%以上。
乳糖酶缺乏與種族、氣候、遺傳有關。至于是否有適應性,或常喝牛奶是否會誘導乳糖酶產生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