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新國標取消了三聚氰胺的合法性。對此,衛生部稱,兩年前進行的專項整治已將三聚氰胺列入非食用物質名單,因此不再另設新規。
乳制品新國標從2008年底開始醞釀,當年爆發了影響持續至今的問題奶粉事件。新國標的制訂與發布可看作是此一風波的后續。
問題奶粉風波在全國范圍內爆發后,衛生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10月7日公布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液態奶、奶粉等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新國標取消三聚氰胺的合法性,指的就是這個限值規定。
新國標在文字表述上確有進步,但只有經過滴水不漏的監管才能取得實效。而包括乳品在內的食品安全危機頻發,監管方面的沉疴始終是老大難問題。如果新國標不能受到與之相稱的監管體系的保障與實施,恐怕就會落空。即便三聚氰胺被明令禁止,但會不會禁而不止?甚或其他有毒添加劑會不會重演三聚氰胺的致命路徑?這些疑惑值得警惕。
保證乳制品安全,理應是標準與監管完美結合的產物。不留任何漏洞的監管甚至可以彌補標準的缺失,而一旦監管系統失靈,再完美的技術標準都是空談。類似的教訓層出不窮。已被廢除的國家免檢產品評比就曾蛻化為積蓄危害的保護傘,已被破產清算的三鹿集團還以含有三聚氰胺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獲得過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
新國標的更新并不能自動促成乳品安全的升級,慮及不久前三聚氰胺卷土重來的情況,新國標若想獲得贊譽,必須從解決老問題開始。就在兩年前或更多年前,這樣的老問題徑直導致了問題奶粉風波。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國標的嚴峻挑戰自其誕生時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