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開化初期刈割時,含水量一般在75%—80%,而能夠保存的干草安全含水量應為14%—17%。但苜蓿的干燥過程,并不僅僅是單純的植株脫水過程,其生理性能和物理性能也都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因此,為了獲得優質的干草,就必須根據苜蓿干燥過程中散失水分的規律及其相應的營養物質成分的變化情況,采取科學的調制方法。
一、苜蓿田間干燥的主要方式:
1、壓裂苜蓿莖稈。苜蓿干燥時間的長短實際上取決于莖稈的干燥時間。試驗證明,莖稈被壓裂后,干燥時間可縮短1/2—1/3。目前,國外多來用集割草、壓扁、鋪放草行三項作業為一體的聯合割草機作業。
2、翻曬通風干燥。苜蓿被割倒后,應使草條攤曬均勻,每隔數小時翻曬通風一次。但最后一次翻曬時,其含水量不應低于40%,以免葉片大量脫落。在這一過程中,一般使用摟草機或翻曬機進行作業。摟草機有橫向摟草機和側向摟草機之分。橫向摟草機結構簡單,但牧草移動距離大,易混入泥土和陳草,僅適合低產的天然草場。側向摟草機又分滾筒式、指輪式和旋轉式三種,其中指輪式和滾筒式對牧草的打擊作用小,且牧草移動距離短,故牧草損失少,目前較多用于苜蓿生產。
3、草架干燥。用草架干燥時,苜蓿可選在地面干燥半天到一天,使其含水量降到40%—50%,然后自下而上逐漸堆放,或捆成直徑20厘米左右的小捆,頂端朝里碼放。草架干燥的成本較高,但可獲得優質青干草,適應于用工便宜的地方或小規模草場。
二、苜蓿田間干燥應注意的問題:
1、苜蓿刈割后,在干燥初期應就地攤開暴曬6—7小時,使之凋萎。在此期間翻曬2—3次,盡快使植株含水量降到50%以下。
2、苜蓿凋萎以后,用摟草機摟成松散的草壟,繼續晾曬數小時,含水量約35%—40%(葉片開始脫落以前)左右時,用集草器集成小草堆。苜蓿在草堆中干燥1.5—2天,就可調制成干草。
3、曬制青干草時,翻曬、摟草、打捆、搬運及堆垛等一系列機械作業,應當在葉片還未折斷或不易折斷時進行,作業時間應選擇在早晨或傍晚。
4、選擇機械時,在要求其摟集的草條整齊、蓬松、均勻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牧草的移動距離和相互沖擊,最好選用復式作業機械。
5、將苜蓿晾干后打成捆常采用撿拾打捆機進行。撿拾打捆機按打出的草捆形狀,分為方捆撿拾打捆機和圓捆撿拾打捆機。方捆撿拾打捆機打出的草捆便于運輸和堆放,但機械結構較復雜,價格較高,常用于收獲的牧草還要再進行后續加工的情況;圓捆撿拾打捆機結構相對簡單,價格較便宜,打出的草捆不適宜遠途運輸,但便于包膜青貯或半干青貯。
6、正確掌握干草田間打捆的最佳時間。一般認為苜蓿田間干燥至含水量為17%左右才可打捆。若苜蓿含水量降低到20%打捆,則須在打捆垛中間設置通風道。如果所打的干草捆還要進行二次干燥或加工其它草產品,則可以根據暫時存放時間和存放條件,適當提高打捆作業時的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