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收與留種
1、采收 防風采收期一般在第二年的冬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萌芽前。春季根插繁殖的防風在肥水充足、生長茂盛的條件下,當年也可采收;秋播的植株,一般于第二年冬季采收。如果條件不好,土壤沙石多、貧瘠或粘重潮濕等,則3-4年才可收獲。一般根長30厘米以上,直徑 1.5厘米左右才能挖掘。防風收獲太遲,根易木質化,太早,則降低產量。防風根部入土較深,根脆易折斷。采收時須從畦一端開深溝,順序挖掘。根挖出后,除凈殘留莖葉和泥土,運回加工。
2、留種 選留植株生長健壯、整齊一致、沒病蟲害的2年生防風田塊作為留種田,到8-9月防風種子由綠色變成黃褐色,輕碰即成兩半時采收。不能過早采收未成熟的種子,否則影響發芽率或不發芽,也可割回種株后放置陰涼處,后熟1周左右,再進行脫粒,晾干種子,放置陰涼處保存。
繁殖也可選留粗根,采挖時選直徑0.7厘米以上的2年生根條作種根,翌年春季進行根段扦插繁種,將防風無蘆頭根段截成3-5厘米的小段,開溝深5厘米左右進行斜栽,當年不抽薹開花,根不木質化,只是根的形態變化較大,主根圓柱形,生有多數較長的支根。隔年開花結籽。如用帶蘆頭的根莖扦插,當年可開花結籽,生產上一般不采用蘆頭繁殖。
(二)加工與利用
1、產地加工
挖出根后,去凈殘莖、泥土等雜質,曬至半干時去掉須毛,按粗細長短分級,曬干至八九成干時捆成1千克的小捆,再曬或烤至全干即可。一般每畝產干貨250-350千克,折干率25%。
2、炮制方法
(1)先將防風根上的雜質除去,洗凈,潤透,切成1.6厘米的厚片,然后曬干或烘干。
(2)取防風片,置鍋內微炒,至呈淡黃色,取出放涼。
本品飲片表面為灰黃色或灰棕色,切面中間有黃色圓心,外有棕色環,稍有香氣,味微甘。
3、商品規格
防風藥材以條粗壯、皮細而緊,無毛頭,斷面有棕色環,中心色淡黃者為佳。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藥材商品規格標準,防風商品分級為兩等。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有皺紋,頂端帶有毛須,外皮黃褐色或灰黃色。質地較柔軟,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中間淺黃色;根長15厘米以上,蘆頭下直徑0.6厘米以上。味微甜。無雜質,無蟲蛀,無霉變。
二等:干貨,根偶有分枝,蘆頭下直徑0.4厘米以上,其余同一等。
4、利用 防風以根入藥,在廣泛應用于治療人類疾病的同時,在醫治家畜疾病方面也有很好療效,劑量用法為:馬、牛15-60克;豬、羊6-12克。為末,開水沖,候溫灌服或煎湯灌服。
①防風通圣散(《宣明論》):防風、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炒白芍、白術、炒山梔、大黃、芒硝、石膏、黃芩、桂枝、甘草、滑石。功能解表清里,調氣和血。治風熱壅盛,肌膚壯熱,高熱不退,表里俱實,目赤兼黃。有時呼吸增數,大便干,小便赤,舌質紅,舌面干,苔黃燥,脈象洪數有力。
②防風散(《元亨療馬集》):荊芥、防風、羌活、龍膽草、黃連、黃芩、青葙子、石決明、蟬蛻、沒藥、甘草。功能散風熱,清肝火,明目退翳。治肝熱傳眼,目翳遮睛。
以防風根為主料制作的防風粥,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表癥,風寒濕痹癥的肢體關節疼痛等。制作方法為:先將15克防風、2莖蔥白煎藥取藥汁,去渣備用。再將50克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供早、晚空腹食用,連服3天為1個療程。禁忌:關節紅腫者不宜服用。防風作為野菜,一般于5-6月采集其嫩幼苗及嫩莖葉,去掉老葉及根部后,炒食、涼拌、制餡或腌漬。
防風除根具藥用價值外,其葉和花也有藥用功效。《名醫別錄》記載防風葉"主中風熱汗出",用法與用量為內服:煎湯,1-3錢。《藥性論》記載防風花"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經脈虛羸,骨節間疼痛",用法與用量為內服:煎湯,0.5-1.5錢。
(三)貯藏
防風若為壓縮打包件,每件20克;若麻袋包裝,每件30克左右。貯藏于通風、陰涼、干燥處。適宜溫度30℃以下,相對濕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1%-14%。防風為常用中藥,一般可貯存2-3年。
1、采收 防風采收期一般在第二年的冬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萌芽前。春季根插繁殖的防風在肥水充足、生長茂盛的條件下,當年也可采收;秋播的植株,一般于第二年冬季采收。如果條件不好,土壤沙石多、貧瘠或粘重潮濕等,則3-4年才可收獲。一般根長30厘米以上,直徑 1.5厘米左右才能挖掘。防風收獲太遲,根易木質化,太早,則降低產量。防風根部入土較深,根脆易折斷。采收時須從畦一端開深溝,順序挖掘。根挖出后,除凈殘留莖葉和泥土,運回加工。
2、留種 選留植株生長健壯、整齊一致、沒病蟲害的2年生防風田塊作為留種田,到8-9月防風種子由綠色變成黃褐色,輕碰即成兩半時采收。不能過早采收未成熟的種子,否則影響發芽率或不發芽,也可割回種株后放置陰涼處,后熟1周左右,再進行脫粒,晾干種子,放置陰涼處保存。
繁殖也可選留粗根,采挖時選直徑0.7厘米以上的2年生根條作種根,翌年春季進行根段扦插繁種,將防風無蘆頭根段截成3-5厘米的小段,開溝深5厘米左右進行斜栽,當年不抽薹開花,根不木質化,只是根的形態變化較大,主根圓柱形,生有多數較長的支根。隔年開花結籽。如用帶蘆頭的根莖扦插,當年可開花結籽,生產上一般不采用蘆頭繁殖。
(二)加工與利用
1、產地加工
挖出根后,去凈殘莖、泥土等雜質,曬至半干時去掉須毛,按粗細長短分級,曬干至八九成干時捆成1千克的小捆,再曬或烤至全干即可。一般每畝產干貨250-350千克,折干率25%。
2、炮制方法
(1)先將防風根上的雜質除去,洗凈,潤透,切成1.6厘米的厚片,然后曬干或烘干。
(2)取防風片,置鍋內微炒,至呈淡黃色,取出放涼。
本品飲片表面為灰黃色或灰棕色,切面中間有黃色圓心,外有棕色環,稍有香氣,味微甘。
3、商品規格
防風藥材以條粗壯、皮細而緊,無毛頭,斷面有棕色環,中心色淡黃者為佳。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藥材商品規格標準,防風商品分級為兩等。
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有皺紋,頂端帶有毛須,外皮黃褐色或灰黃色。質地較柔軟,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中間淺黃色;根長15厘米以上,蘆頭下直徑0.6厘米以上。味微甜。無雜質,無蟲蛀,無霉變。
二等:干貨,根偶有分枝,蘆頭下直徑0.4厘米以上,其余同一等。
4、利用 防風以根入藥,在廣泛應用于治療人類疾病的同時,在醫治家畜疾病方面也有很好療效,劑量用法為:馬、牛15-60克;豬、羊6-12克。為末,開水沖,候溫灌服或煎湯灌服。
①防風通圣散(《宣明論》):防風、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炒白芍、白術、炒山梔、大黃、芒硝、石膏、黃芩、桂枝、甘草、滑石。功能解表清里,調氣和血。治風熱壅盛,肌膚壯熱,高熱不退,表里俱實,目赤兼黃。有時呼吸增數,大便干,小便赤,舌質紅,舌面干,苔黃燥,脈象洪數有力。
②防風散(《元亨療馬集》):荊芥、防風、羌活、龍膽草、黃連、黃芩、青葙子、石決明、蟬蛻、沒藥、甘草。功能散風熱,清肝火,明目退翳。治肝熱傳眼,目翳遮睛。
以防風根為主料制作的防風粥,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表癥,風寒濕痹癥的肢體關節疼痛等。制作方法為:先將15克防風、2莖蔥白煎藥取藥汁,去渣備用。再將50克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供早、晚空腹食用,連服3天為1個療程。禁忌:關節紅腫者不宜服用。防風作為野菜,一般于5-6月采集其嫩幼苗及嫩莖葉,去掉老葉及根部后,炒食、涼拌、制餡或腌漬。
防風除根具藥用價值外,其葉和花也有藥用功效。《名醫別錄》記載防風葉"主中風熱汗出",用法與用量為內服:煎湯,1-3錢。《藥性論》記載防風花"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經脈虛羸,骨節間疼痛",用法與用量為內服:煎湯,0.5-1.5錢。
(三)貯藏
防風若為壓縮打包件,每件20克;若麻袋包裝,每件30克左右。貯藏于通風、陰涼、干燥處。適宜溫度30℃以下,相對濕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1%-14%。防風為常用中藥,一般可貯存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