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主要危害葉和嫩梢。在葉片上先產生近圓形或橢圓小褐斑,后逐漸的擴展成較大的斑,直徑3至7毫米,葉緣上的病斑呈圓形,色灰至灰白,邊緣紫紅色,其上有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
二、發病規律
以菌絲體和孢子在被害的嫩梢及落葉中越冬。翌年,侵染新抽出的葉片及嫩梢,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一般5月開始發病,到10月發病結束.其中以7至8月發生最重。秋季,在自然條件下可產生囊殼,高溫高濕利于病害發生。分生孢子梗短,排列成層,突破表皮。分生孢子圓筒形、單胞、無色,1℃至32℃都能萌發,以28℃左右萌發情況最好。
三、防治技術
1、及時清除落葉,結合修剪去除重病梢,并集中銷毀。
2、新栽植的梅花,栽植前用1%硫酸銅溶液浸5分鐘,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5至10分鐘。
3、注意栽植后密度不要過大,否則,容易發生該病。
4、施肥時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中盡量不用或少用氮肥,應以磷鉀肥為主。
5、在4月下旬,噴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噴1次,連噴3至4次。
6、在進行施藥防治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中的銅離子可能對梅花產生藥害,如要施用,一定要做試驗或者在發芽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