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不僅是一種具有觀賞性的花卉,也是一種常用藥材。近年在人工栽培過程中,常發生白粉病。此病在濕度大、通風不良、晝夜溫差在10℃以上時最易發生,一般8月下旬至10月為白粉病多發期,9~10月為發病嚴重期。發病后可導致植株生長不良,葉片枯死,甚至不開花,嚴重影響綠化、美化效果和藥用價值,必須及時防治。
癥狀:菊花白粉病感染初期,葉片上出現黃色透明小白粉斑點,以葉正面居多,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幼嫩的莖葉也易感染。在溫濕度適宜時,病斑可迅速擴大,并連接成大面積的白色粉狀斑或灰色的粉霉層。嚴重時,發病的葉片褪綠、黃化,嫩梢卷曲、畸形、早衰,莖稈彎曲,新梢停止生長,花朵少而小,植株矮化不育或不開花,甚至出現死亡現象。
防治方法:1.在栽培上要注意剪除過密、枯黃的枝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拔除病株并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病源傳播。2.控制土壤濕度,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葉片的抗病能力,避免過多施用氮肥,在澆水時注意保持葉片干燥。3.盆土或苗床、大田土壤要用藥物殺菌,可用50%甲基硫菌靈與50%福美雙1:1混合藥劑600~700倍液噴灑。發病初期用50%加瑞農可濕性粉劑或75%十三嗎啉乳劑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3次,即可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在發病盛期,可用15%粉銹寧乳劑1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1次,連噴3~4次,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