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飛虱是水稻生長期的主要害蟲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防治水稻褐飛虱主要依賴噻嗪酮、吡蟲啉和有機磷農藥及其復配劑。其中,吡蟲啉速效性好、持效期長,并且價格便宜,在水稻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長期單一連續使用吡蟲啉,褐飛虱產生了較高的抗藥性,導致防治效果急劇下降。在2005-2006年褐飛虱大發生的情況下,將吡蟲啉純藥用量提高到每畝3-4克,防治效果也只有30-50%。
醚菊酯是一種分子中無酯結構的醚類擬除蟲菊酯殺蟲劑,屬神經毒劑,具有觸殺、胃毒作用,無內吸傳導作用,對鱗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多種害蟲有效。
據試驗,醚菊酯用于防治水稻褐飛虱效果良好。試驗在8月18日四代褐飛虱若蟲高峰期(以3齡為主),分別每畝用20%醚菊酯乳油35毫升、45毫升、55毫升,加水50公斤噴霧。施藥后1天,各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依次為65.77%、71.2%、73.3%,顯著優于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克和每畝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50克的防效,表現出較好的速效性。施藥后3天,醚菊酯對褐飛虱的防效與施藥后1天的趨勢基本一致,每畝用20%醚菊酯乳油45毫升、55毫升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分別為68.78%和74.82%。施藥后7天,各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開始上升,每畝用20%醚菊酯乳油35-55毫升對褐飛虱的防效為75.22-86.15%,極顯著優于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克的防效,其中醚菊酯高濃度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顯著好于噻嗪酮,表現出較好的持效性。施藥后14-21天,各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開始下降,與噻嗪酮無顯著差異,但明顯好于吡蟲啉的防效。各處理劑量下對水稻無不良影響。
另外,使用醚菊酯對稻田主要蜘蛛的殺傷程度隨用藥劑量的增加而增大。醚菊酯對捕食性天敵蜘蛛的影響,以對狼蛛的影響最大,對微蛛的影響也較大,對球腹蛛基本沒有影響。
20%醚菊酯乳油用于防治水稻田褐飛虱,每畝適宜用量為45-55毫升,每畝用水量不能低于50公斤,噴藥時力求均勻周到。為充分發揮稻田捕食性天敵的作用,最好將醚菊酯與其他選擇性藥劑復配或混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