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莖枯病是棉花上的生理性病害,在我省局部棉區發生較重。一般從蕾期開始顯癥,結鈴吐絮期發病最重。災害性天氣是該病的主要誘導因素,生產上應注意及早預防。
紅葉莖枯病最早開始于主莖頂端或果枝枝梢,自上而下、自內向外發展。初期葉片暗綠色,葉肉逐漸由黃色變成暗紅色,葉片增厚變脆、皺縮反卷,嚴重時葉柄失水干縮,葉片萎蔫下垂,最后干枯脫落;根系發育不良,主根短而細,須根少,深褐色,植株矮小。盛鈴期發病造成葉片或蕾鈴脫落,鈴重下降,衣分降低,不能正常吐絮。病莖維管束不變色,可與枯黃萎病相區別。自然條件下可表現為黃葉型和紅葉型,或者混合發生,同一植株也可表現不同的顏色。耕作粗放、土壤板結、透氣性差的棉田,偏施氮肥、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特別是缺鉀田塊發病重。田間排灌不暢,棉花根系發育不良,長期干旱后突降暴雨或雨后長期積水會引發該病,長期陰雨會加劇危害。植株長勢過旺,田間郁蔽,前期結鈴早而多,后期早衰的棉田發病重。
防治棉花紅葉莖枯病,應加強田間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1)改良土壤。深耕細作,加厚活土層;平整土地,多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及時中耕,增加土壤通透性。植株早發、肥水不足的棉田,結合整枝適量摘除早蕾。地膜覆蓋棉田及時揭膜,促進根系向縱深方向發展。有條件的棉區應實行輪作倒茬。改善棉田排灌條件,做到旱能澆、澇能排,保證棉株正常生長發育。(2)平衡施肥。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花鈴肥。缺鉀棉田,可每畝增施氯化鉀10~15公斤、過磷酸鈣20~30公斤。常年發病田塊施草木灰等肥料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轉Bt基因棉對鉀肥需求量大,要重施鉀肥或及時補鉀。發病初期噴施腐殖酸葉面肥可快速供肥,改善土壤供氧狀況;或者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氫鉀溶液與微量元素葉面肥的混合液,重點對中上部葉片噴施,每隔7~10天一次,共噴2~3次。(3)化學調控。旺長棉田,每畝用98%甲哌可溶性粉劑2~3克或50%矮壯素水劑8~12毫升,加水50公斤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