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害葉片。最初在葉片正面出現淡黃綠色至黃色斑點,后病斑擴大,逐漸變為褐色。同時葉片背面對應著生白色隆起皰斑,近圓形或橢圓形至不規則形,有時連接成較大的皰斑,后期皰斑破裂,散出白色粉狀物(病菌孢子囊)。葉片受害嚴重時病斑密集,病葉皺縮畸形或脫落。病部產生白色皰斑,是該病最重要的特征。
該病屬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肥料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溫度適宜時,卵孢子萌發產生游動孢子,游動孢子長出芽管從幼嫩葉片的氣孔侵入,在田間發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產生孢子后進行再侵染。多雨潮濕和偏低的溫度有利于發病,偏施氮肥、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差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蕹菜白銹病,應采取綜合措施。增施有機肥,采取前輕后重的策略施追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夏秋季早晨澆水,沖掉葉面露水,切斷病菌侵染源;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收獲結束后徹底清除病殘體;翻曬土壤,加速病殘體腐爛,減少初侵染源;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降低濕度。發病初期用甲霜·錳鋅、 霉·錳鋅、嘧菌酯、三乙膦酸鋁、甲霜靈、霜霉威鹽酸鹽等藥噴霧防治,每隔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