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規律。小菜蛾在江淮地區1年發生6-8代,并世代重疊發生,以成蟲和蛹在蔬菜或殘株落葉及雜草上、土縫內越冬,成為翌年的蟲源。越冬蛹于4月上中旬羽化,成蟲卵散產或數粒卵聚產于葉背面、近葉脈處。小菜蛾幼蟲生長發育氣溫為20-30℃范圍內。春季4-6月間,主要為害馬鈴薯、油菜和卷心菜等作物;秋季8-11月上旬間,主要為害大白菜、蘿卜、絲瓜和蔓苓等作物。11月中下旬幼蟲化蛹越冬。
危害癥狀。小菜蛾初孵幼蟲潛入植株葉片的上下表皮之間,啃食葉肉及下表皮,僅留上表皮呈透明白斑,3齡以后幼蟲取食量大增,咬食葉片成洞孔,缺刻鋸齒狀,嚴重時整張葉被吃得精光,只留下網狀葉脈。幼蟲特別喜歡在植株幼嫩部位和幼苗心葉上為害,使其不能正常生長發育,造成產量及品質下降。秋季蔬菜受害程度要重于春季,氣候干旱能促進害蟲大發生。
防治策略。小菜蛾是一種抗藥性較強的害蟲,防治難度大,在防治上應以農業防治為主,造成不利小菜蛾的生存環境;化學防治則要加強蟲情預測,適期用藥。優先選用生物農藥,科學合理使用殺蟲劑,把不同類型殺蟲劑與生物殺蟲劑交替使用,能有效提高藥劑防效。
1、農業防治。春、秋兩季蔬菜收獲后要及時清除殘株落葉及雜草,集中堆漚或擇地深埋,減少害蟲棲息場所和越冬蟲源基數。常年發生重的田塊,要合理安排好茬口,盡量避免小范圍十字花科作物周年連作。育苗期間要精心管理苗床,氣溫較高要覆蓋遮陽網,可有效防止成蟲侵入產卵為害。亦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2、生物防治。發蛾始期,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誘劑,用鐵絲穿成串,放置水盆上,離水面10厘米處誘殺,盆誘蛾半徑可達100米,有效誘蛾期在30天以上。幼蟲始孵期,可選用蘇云金桿菌BT制劑或復方BT乳劑、殺螟桿菌,每克含活孢子100億左右,稀釋600倍液,畝用量50-60千克加18%%殺蟲雙水劑100毫升,在氣溫20℃以上時,于下午5時噴霧,7天1次,連續2-3次。
3、化學防治。幼蟲為害始期,選用5%%抑太保懸浮劑稀釋1000-1500倍液,畝用量50千克加阿維菌素20毫升;亦可選用90%%敵百蟲晶體稀釋800倍液,畝用量50千克加48%%樂斯本乳油75毫升,莖葉噴霧,7天1次,連續2-3次。蔬菜收獲前15天要禁用殺蟲劑,防止農藥超標,影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