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化肥生產、施用的人員都知道科學施肥幾個原則里,有一條是報酬遞減律:在其他技術條件(如灌溉、品種、耕作等)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隨著施肥量的逐漸增加,作物產量也會增加。當施肥量超過一定限度后,再增加施肥量,相反還會造成農作物減產。這是一個經濟學的規律,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以及牧業生產等各個領域。簡單的說就是農民投入一元化肥,產生的效益一定要大于一元才是有利可圖的。
目前市場出現形形色色的肥料新產品,都比傳統的肥料產品貴,這無形中就增加了農民的農業投入,但是有沒有人計算過,農民多投入這些“新產品”的這些錢,是否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效益。
比如說施用幾十年都很穩定的化肥產品,現在有些企業經過稍加調整,增加百分之零點幾的物質,產品售價增加幾百元錢,難道這零點幾的物質真的能值幾百元嗎?如果說選購的新產品投入產出比不合理,就不應該作為新產品推廣。
肥料產品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豐富,但是提高作物產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面源污染只有研究化肥新產品一條出路嗎?答案是否定的,農業部推廣的肥料深施,分層施肥,水肥一體化等都是很好的解決方案。我們不僅僅要重視化肥產品創新,更要重視施肥節點的控制和施肥方式的合理化。
肥料深施、分層施肥不但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機質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科學施肥在我國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科學施肥首先需要把科學施肥的觀念灌輸給種田的農民,而不是僅僅強調化肥產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