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特點:
生理性爛秧有:1、爛種,指種子未發芽即腐爛;2、爛芽,指剛萌發的幼芽發育不良卷曲呈魚鉤狀,未發根就死亡,或陷入泥中腐爛而死,或形成漂秧;3、黑根,指秧苗根部變黑腐爛,葉片逐漸枯死;4、青枯,指秧苗青綠未黃驟然枯死,基部未腐爛,秧苗不易拔起;5、黃枯,指秧苗緩慢變褐枯黃而死,根部腐爛,病秧易拔起。
侵染性爛秧有:1、綿腐病,水育秧田播種5~6天即可發生,苗高3厘米左右時發生重,危害幼根和幼芽,種殼裂口處或芽基部出現少量乳白色膠狀物,逐漸長出放射狀白色絮狀菌絲,漸呈鐵銹色、綠褐色或污褐色;種子腐爛不能萌發,或病苗基部腐爛枯死。病害發生由點到片,嚴重時成片枯死。立枯病,濕潤育苗、旱育苗和薄膜育苗秧田多見,表現癥狀為:①芽腐,出土前幼芽幼根變褐、扭曲、腐爛而死,后期生出粉白色霉層;②針腐,秧苗立針至2葉期心葉枯黃,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出現褐斑,莖基部生出霉層,秧苗易于拔斷;③黃枯,秧苗1葉1心至3-4葉期發生,下葉開始枯黃萎蔫,根毛稀少,后期基部變褐軟腐;④青枯,多發生于3葉期前后,秧苗心葉或上部葉片卷成柳葉狀呈青灰色,根毛稀少,后期基部變褐軟腐,易成簇發生:
病原及發生規律 生理性爛秧多是由于種子質量差、催芽過程中冷熱不均、播種質量差、蓄水過深、缺氧窒息以及苗期冷后暴晴或溫差變幅過大等造成;黑根則是由刁:肥量過大、蓄水過深,產生大量硫化氫、硫化鐵等還原物質毒害秧苗所致。侵染性爛秧的綿腐病主要是綿霉菌、有腐霉菌等真菌侵染所致;立枯病主要是鐮孢菌和茄絲核菌等半知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長期生活,以菌絲體、卵孢子、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借水流、氣流傳播;絲核菌以菌絲和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以流水傳播,主要通過傷口、幼嫩組織侵入。
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應采取改進育苗方式、提高種子質量和催芽技術、加強秧田管理、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措施。因地制宜采用塑料薄膜育苗、軟盤育苗和旱育苗,最好不采用水育苗。秧田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地塊。把住留種、貯種、曬種、選種關,提高種子發芽率。采用溫水浸種(55℃10分鐘)或藥劑浸種(50%多菌靈800倍液3天)。催芽期間溫度穩定在10℃以上,防止過高或過低,保證出芽勻、齊、壯,增強秧苗抗寒能力。加強秧苗管理,整地精細,保證床面平整、床溫和通透性;選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科學灌水,以水控溫護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結合,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氮,增強秧苗抗病性。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澆灑75%敵克松1000倍液,或50%代森銨800倍液、5.5%浸種靈3000-5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15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