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枯病是東臺甜葉菊生產上的首要病害,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近幾年該病逐年加重發生,嚴重制約甜葉菊產量和品質的提高。
甜葉菊斑枯病屬真菌性病害,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褐色小斑點,之后擴大成角斑或近圓形斑點,后期病斑上產生多個小黑點(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株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后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導致早期落葉。
從近幾年的發病情況來看,東臺甜葉菊斑枯病主要有幾方面發生特點。一是面積大,幾乎所有種植甜葉菊的田塊均有不同程度發病。二是危害周期長,甜葉菊全生育期均可發病。秋季扦插育苗時,病菌可通過扦插苗上的病葉進入苗床并擴展危害,冬春季低溫期苗床發病較輕,春季定植后隨著溫度升高、雨水增多病害加重,6-7月進入擴散危害高峰期。頭茬甜葉菊收獲后,二茬新生枝葉也會發病,但危害損失輕于頭茬。三是品種間發病程度有差異。分枝力強的守田2號等品種,其發病程度明顯重于頂端優勢強的守田3號。
防治甜葉菊斑枯病,應注意輪作換茬,加強管理,并及時開展藥劑防治。⑴輪作換茬:苗床要精心選址,減少菌源隨苗土傳播,盡量選擇無病插穗。選擇非重茬田塊定植,有條件時大田要實行水旱輪作。⑵加強田間管理:深翻田土,大田開好三溝,澆灌以根際周圍為主,不能大水漫灌,及時通風降濕、清理病殘體。⑶化學防治:氣候適宜時提早施藥保護,田間零星見病后連續用藥。可交替選用苯醚甲環唑、氟硅唑、甲基硫菌靈、百菌清等藥。部分甜葉菊品種對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等藥敏感,使用時要先小面積試驗,確定安全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