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施微肥。由于長期實行掠奪性經營,稻田土壤中不僅缺乏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而且普遍缺乏鎂、硼、鋅、鐵、硅等微量元素,導致水稻營養失衡,病蟲害發生加重。因此,稻田增施微肥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微肥種類較多,如硫酸鋅、硫酸亞鐵、硫酸鎂、硼砂、硅肥等,一般作水稻基肥施用,在返青活棵期也可施用微肥。如每667平方米(1畝)施用以硫酸亞鐵為主的微肥8-10公斤,既可調節土壤酸堿度,殺死部分病菌,又可疏松土壤,補充微量元素的不足,增強稻株的抗病抗逆性。
2、藥劑處理土壤。近幾年水稻病害發生嚴重,與土壤帶菌也有一定關系,如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菌均可在土壤內寄生繁殖。因此,應抓好對水稻田的土壤處理。目前可用于土壤處理的殺菌劑較多,如多菌靈、福美雙、代森銨、甲基托布津等及其復配劑,單位用量應適當加大,一般每畝在150克以上。可與基肥拌勻施入,以保證水稻栽后25-30天內不發生病害,確保水稻正常生長發育。
3、防治水生害蟲。近年來稻象甲、地蛆等水稻害蟲發生較重,它們主要在水中啃食水稻幼苗根系、幼莖和心葉等,造成缺苗斷壟,應加強防治。可在移栽前整地施肥時,用辛硫磷、甲拌磷、敵百蟲、毒死蜱等及其復配劑的顆粒劑或粉劑與肥料拌在一起撒入田內,然后旋耕整地;也可在水稻返青活棵時排干田水后,將上述藥劑摻沙或細土撒入稻田,再灌水,可兼治稻飛虱、鉆心蟲等。
4、推廣蘸秧根技術。目前,可用于水稻蘸秧根的調節劑較多,如氨基酸、腐植酸、細胞激活劑、細胞分裂素、活力素、強力生根壯苗劑、生根壯苗素等。這些調節劑可促進水稻生根,使受損根系迅速恢復活力,阻止病菌侵染根系,縮短水稻移栽緩苗期,促進稻株多生根、多分蘗和快速生長。使用方法也很簡便,按照產品說明要求配制藥液后,把拔好的水稻秧苗根部直接放在藥液內浸泡約10分鐘,然后取出直接栽插即可。
5、擴行縮株稀植。目前,各地推廣的水稻品種大多是大穗型、莖稈較高、繁茂性好的超級稻品種,這些品種耐肥性較差,加之大多數地方水稻栽培條件改善,施肥量大,因此要擴大水稻移栽的行距,縮小株距,總體是降低密度,實行稀植。具體要求是:雜交稻(包括雜秈和雜粳)行距為33.3厘米、株距為13.3厘米,每畝栽1.5萬穴,常規稻行距擴大到26.6厘米、株距縮小到10-13.3厘米,每畝栽2萬穴。這樣可減少田間郁蔽,有利于通風透光,既便于田間操作管理,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稻田病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