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此病多在初花期發生,盛花期至結鈴期發生普遍且嚴重。發病初期,葉片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以后逐漸擴展,除葉脈及其附近保持綠色外,其余部分均呈紫紅色或紅褐色;嚴重時全葉呈紅褐色或褐色,邊緣向下卷曲,葉片自下而上、由外向內干枯凋落,甚至造成光稈,使棉株早期枯死。病株主根較粗短,須根較少,莖稈剝離后導管不變色。
病因 棉紅葉莖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此病主要是由肥水失調所致。如施肥時氮、磷、鉀比例失衡等導致此病發生。一切造成根系生長發育不良,使棉株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失去水肥平衡的因素都是該病發生的原因。鉀肥能促進棉花根系發育,而抗蟲棉對鉀肥特別敏感,缺鉀是抗蟲棉發生紅葉莖枯病的主要誘因。
防治 改良土壤:深耕細作,加厚活土層,平整土地,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培養地力,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使棉株生長健壯,增強抵抗力,減輕發病程度。有條件的棉區,應實行輪作倒茬。科學施肥:平衡施肥,施足底肥,重施鉀肥,巧施追肥。底肥要開溝深施,按照氮、磷、鉀的配比為1∶0.8∶0.6施肥,即畝施純氮15公斤(1/3作底肥,2/3作追肥),畝施有效磷12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畝施有效鉀10公斤(2/3作底肥,1/3作追肥)。抗蟲棉對鉀肥需求量大,因此,一定要重施鉀肥或及時補施鉀肥,才能有效防治此病發生。在8月根據棉花長勢結合治蟲,定期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一般每7~10天噴1次。合理灌排:及時排水是防治該病發生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干旱無雨時期,應及時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在多雨時期,應及時排水,防止澇漬,保證棉株的正常生長發育。加強田間管理:做到勤中耕、早中耕、雨后必中耕,增強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中氧氣含量,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棉株抗逆力。此外,及時整枝、打頂、摘老葉對棉花紅葉莖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