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枯病
1、癥狀:最初頂部葉片逐漸萎蔫下垂,下部及中部葉片出現凋萎。輕病株僅在白天發生凋萎,日落以后尚能恢復正常,以后變為重病株。若遇土壤干燥,氣溫增高,2-3天后病株死亡。病株萎蔫致死的時間很短,死時植株仍保持青綠色。僅葉片色澤稍為變淡。番茄莖部發病,在空氣潮濕時,產生水漬狀小病斑,擴展后呈褐色,下部莖表皮粗糙,有時還長出不定根,莖部橫切可發現斷面維管束變褐色,用手擠壓切口處,滴出乳白色黏液。
2、防治措施: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輪作,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調節土壤酸度,青枯病病菌適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結合整地撒施適量的石灰,使土壤呈微堿性,以抑制病菌生長,減少發病。高畦種植,幼苗定植時不宜過深,避免培土過高。注意氮、磷、鉀的合理搭配,適當增施氮肥和鉀肥。忌大水漫灌,避免積水傷根。發病初期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每株灌藥液0.25公斤左右,每7天澆灌1次,連續澆灌2-3次。
二、枯萎病
1、癥狀:主要表現在距地面較近的中葉片上。初期葉片發黃,繼變褐色、干枯,但枯葉不脫落,仍連在莖上。
2、防治措施:從無病植株上選留種子。種子消毒可用0.3-0.5%的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拌種。選擇3年以上沒有種植番茄的土地作苗床。如沿用舊床,床土應用福爾馬林進行消毒處理。基肥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撒施均勻,以免發生燒根。田間初見病株時,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灌注植株根部周圍土壤,每株灌藥液250-500克,每隔10天灌1次,連續灌3-4次。為了節約藥量,在初見病株時即在病株周圍1-2米范圍內灌注藥液,不需全田普遍灌注。枯萎病與根線蟲病混發嚴重的田塊,在番茄種植前應用滴滴混劑進行土壤消毒,每畝用藥15-20公斤。施藥方法為點洞施藥,點洞深約15厘米,直徑約2厘米,各點相距30厘米左右,作等邊三角形排列,每洞灌藥2-3毫升,然后覆土壓實。施藥后經13-15天才可進行播種或移植,以免發生藥害。滴滴混劑對人、畜有毒,應注意避免接觸,如有沾附應立即用肥皂水充分洗滌。
三、斑枯病
1、癥狀:在葉背面先產生水漬狀小病斑,很快正反兩面出現病斑,直徑1.5-4.5毫米,呈圓形或近圓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邊緣深褐色,其上生有黑色小粒點。病斑多時相互連接成大型枯斑,有時病斑組織脫落,形成穿孔。
2、防治措施:選種抗病品種,在無病植株上選留種子,播前進行種子消毒。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然后撈起晾干催芽播種。實行與非茄科蔬菜3-4年輪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高畦栽培,雨后及時排漬,降低田間濕度;合理密植,通風透光,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抗病力。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四、灰霉病
1、癥狀:多在番茄花期和結果期發生,幼苗期也可受害。花和果實染病后呈褐色水漬狀軟腐,環境濕度大時病部生灰色霉層,果實上的病斑凹陷,且有不明顯輪紋。幼苗發病,初為子葉先端發黃,后擴展到幼莖,產生褐色病斑,濕度大時也生灰色霉層。葉片發病,產生不規則狀病斑,以后表面也生灰色霉層。
2、防治措施。番茄收獲結束后,及時將田間病殘體清除掉,降低病菌在田間的越冬數量,以減少初侵染源。用新土育苗,培育壯苗,增施有機肥,并適時追肥。合理種植密度,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增強通風透光。灌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花、病果,減少再侵染菌源。摘除病花、病果時可帶一個盛有石灰水的小桶,將采摘的病花、病果隨即投入桶中,帶到田外深埋。發病初期在見到發病中心時,可選用金康(50%嘧霉胺)600-800倍液噴霧。噴藥后注意放風降濕,并適當控制澆水。在定植緩苗后,全株噴灑無毒高脂膜或植物防病膜劑50倍液,或采用福金或一點金700-800倍液全面噴灑,均能有效控制灰霉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