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產生縮苗癥的主要原因是:缺磷縮苗、缺鋅縮苗及鹽堿害縮苗三種,其主要防治方法是:
一、缺磷縮苗
一般在緩秧后的粉蘗期發生,表現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形細長直立,葉色暗綠,葉簇頂端整齊,葉枕距顯著縮短,部粉蘗,葉尖發紅,老葉呈棕紅色甚至死亡。造成的主要原因 (一)土壤缺乏速效磷;(二)土溫、水溫低、或土壤中含硫化氫、亞鐵等還原性有害物質, 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三)氮肥施用過量,有效養分失去了相對平衡。
防治措施是根據“測土施肥法”測出的磷素有效成分數據確定合理的施磷量。
二、缺鋅縮苗
水稻輕度缺鋅,基部葉片出現褐色斑點,中部缺鋅,葉色淺綠,銹病增多,中脈失綠變白;重度缺鋅葉枕距縮短,生長受抑制,新葉變小,植株矮小,阻礙粉蘗,黑根嚴重,抽穗延遲,減產嚴重。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效鋅含量低,或施用磷肥、氨肥過多、氨鋅比例失調;此外有機肥施量多,加上長期積水,也易造成缺鋅。主要防治措施為:667m2(畝)施硫酸鋅1~1.5kg(公斤),或在緩秧后、發生縮苗淺追施0.1%~0.2%的硫酸鋅水溶液。
三、鹽堿害縮苗
此種縮苗是鹽堿、缺磷、缺鋅的并發癥,多發生有濱海稻區,主要表現為葉片自上而下縱卷似青枯,根系很快壞死,葉片無吐水現象,下部葉片尖尖縱卷后自葉基開始褪綠,并向上發展,直葉片枯死。造成主要的原因是:土壤或灌溉水的鹽堿含量高,或灌溉水的酸堿值高。主要防治措施:鹽堿土稻區要搞泡田洗堿,在水稻生育期間要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耐鹽堿能力,嚴格掌握灌溉水含鹽堿的標準,達到灌溉水暢通并使田面與排水溝水位保持40cm以上的水位差,以降低稻田酸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