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杏褐腐病有兩種癥狀。一種為害近成熟的果實,初形成暗褐色,稍凹陷的圓形病斑,后迅速擴大,變軟腐爛,上面長有黃褐色絨狀顆粒,輪生或不規則,被害果多早期脫落,腐爛,少數掛在樹上形成僵果。另一種為害果實、花及葉片。果實染病,生出灰色絨狀顆粒,有時還引起花腐;葉片染病,形成大型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多雨時導致葉腐。
病原 有二種,一種是Monilia fructigena Pers.稱仁果叢梗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Monilinia fructigena (Aderh.et Ruhl.) Honey稱果生鏈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盤灰褐色、直徑3~5毫米,在田間需經兩個冬季后才能形成;子囊圓筒形或棍棒狀,大小120~180×9~12微米;子囊孢子卵形,兩端尖,無色,大小11~12.5×5.6~6.8微米。無性世代分生孢子梗生在墊狀子實體上,絲狀,無色,大小60~125×6~8微米,分生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念珠狀串生,大小18~23×10~15微米。另一種病原菌為:Monilia cinerea Bon.稱灰叢梗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Monilinia laxa Honey.稱核果鏈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盤漏斗狀或盤狀,高0.5~3毫米,柄褐色,盤色較淺,直徑5~15毫米;子囊圓筒形,大小121~188×7.5~11.8微米;子囊孢子無色,橢圓形,大小7~19×4.5~8.5微米。分生孢子大小5~23×4~20微米。無色,橢圓形或檸檬形。病菌和育溫限1~30℃,25℃最適。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菌在僵果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經傷口或皮孔侵入果實,在果實近成熟時發病。多雨高濕的條件適其發病。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樹上、樹下的病果和僵果,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菌源。
(2)防止果實產生傷口,及時防治害蟲,以減少蟲傷,防止病菌從傷口侵入。
(3)于果實近成熟時噴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5%抗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