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輪作倒茬,整地施肥。大蒜根系淺,對土壤養分和水分吸收能力較弱,因而需要選擇地勢高、富含有機質、保肥、保水性好的土壤,忌連作或與其他蔥、蒜類作物重茬,一般每2-3年輪作耕翻1次。在秋季作物收獲后,結合耕翻曬土,每畝施足腐熟餅肥100-120千克、優質腐熟圈肥6000千克,優質大蒜專用三元復合肥80千克。該地種植經驗表明,大蒜在生育期需充足的氮、鉀肥,需磷較少。地耕好、整平后,上鋪5-6厘米厚的新砂做成平畦,以備播種。
2、精細選種和處理種瓣。大蒜幼苗期生長所需養分主要來自種瓣,因此選種瓣是豐產優質至關重要的一步。選蒜瓣大而整齊、硬實、抗病的蒜頭作種,嚴格剔除發黃、發軟、蟲蛀、霉爛的蒜瓣,播前再選基部見根的、突起、色正、鮮嫩肥大、貯藏無損傷的蒜瓣,晾曬2-3天,然后將蒜種浸于0.40%的KH2P04加25%的多菌靈稀釋液中浸泡10-12小時。撈出晾去蒜瓣表面水分后即可播種。
3、適期播種,合理密植。根據該地多年砂地種植對比,三月上中旬為最佳播種期。播種密度以畝栽植5.50萬株較為適宜,株行距為9.50厘米×20厘米。用種量130-180千克。播種時應注意種瓣的放置方向,由于大蒜葉片開展方向與蒜瓣的腹背線相垂直,因而應使蒜瓣的腹背線與畦向平行,這樣長成的植株葉片可在行間充分伸展。大蒜播種不宜過深,農諺有"淺蒜深蔥"之說,但也不宜過淺,以防種瓣發根后,跳出土面形成皮蒜而失去經濟價值。一般刨開細沙栽種到土壤表層不見蒜瓣即可。
4、田間管理。一般幼苗無需追肥,出苗后適當控水,促進根系向土壤深層發展,防止提早"退母"。當大蒜長出四至六片葉時種蒜養分消耗完畢即"退母",而此時須根系吸收養分不足,出現營養不足而葉尖發黃的現象,即"黃尖"。因此要在二至三葉期增施速效肥,畝用1500千克腐熟稀人畜糞潑澆,以滿足營養需求,護苗促壯。
5、病蟲害防治。蔥蠅(俗稱蒜蛆)是危害大蒜的主要地下害蟲,當地有條件的種植戶用炕土作底肥,能有效地防治這些害蟲,化學防治為播種前,畝用1千克"甲拌磷"顆粒劑均勻撒于溝內,然后播種,防治效果達95%以上;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大蒜葉枯病的發病高峰期,可用75%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