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雨水充足、土壤濕潤,加上棉田套種面積增加,田間殘枝落葉較多,棉田蝸牛的發生量較大,應注意防治。
蝸牛每年發生1代,以成貝或幼貝在越冬作物的根部、草堆和疏松的土壤下越冬,3月份開始蠶食越冬作物,4月上旬以后部分蝸牛在棉花苗床上零星危害棉苗,5月上旬棉花移栽后對棉苗危害加重。在棉花苗期主要造成破葉、無頭,甚至缺棵;蕾期蝸牛沿棉花莖稈或著地的枝葉爬到棉株上蠶食葉片、蕾、花冠、花柱和幼鈴,造成棉葉破損、蕾鈴脫落,幼鈴表面受害后易開裂;吐絮期在剛開裂的棉瓣內取食潮濕的棉絮,造成棉籽外露、僵鈴和爛鈴,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棉絮,影響品質。
防治棉田蝸牛,應采取農業措施與化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及套種作物的殘枝落葉。在蝸牛產卵期經常松土,使卵粒露出地面,經風吹日曬后失水干癟。蝸牛活動盛期在田間將曬至半干帶有清香味的雜草堆成小堆,誘集捕殺。藥劑防治可用蝸克星(6%聚醛·甲萘威顆粒劑)等藥拌炒香的麩皮、棉餅、青菜、萵苣葉或嫩草等制成餌料,于傍晚撒在棉花行間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