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棉花生長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月份;又是天氣變化劇烈、災害多、病蟲害發生嚴重的月份。多數棉田在7月初進入開花期,而到7月底,棉株90%的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都已長出;棉花的根系網也在7月建成,形成對礦質養分和水分的吸收高峰。7月中旬進入伏天,是棉花轉化最快、最大的月份。從以上幾方面看,7月份的棉花管理帶有決戰的性質。
(一)開溝培土。有利于澆水和排水,既可防旱,又可防澇,還有利于棉田下部的通風,降低濕度,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棉田小氣候的改善,對預防爛鈴和倒伏、促根護根都有作用。棉田揭膜后,結合中耕松土,有條件的都要進行開溝培土,以機器和畜力為主,人工輔助。有中耕基礎的可一次完成,也可分兩次完成。地勢低洼地塊要疏通好排水溝系。
(二)整枝打頂。棉花整枝的目的一是調節養分分配,二是改善群體結構,最后達到充分利用水、肥、光、氣、熱等資源,實現棉花高產。對營養枝(簡稱葉枝)的利用不要走極端,要么一個不留,要么一個不去。在密度較大、不缺苗的棉田,可基本不留葉枝,但在稀處、缺苗處、地頭地邊,每株留1-2個壯葉枝,可提高單株結鈴數;全部保留葉枝是不可取的,至今尚未現果枝和花蕾很小的葉枝堅決于7月初去掉;葉枝較壯并已長出果枝的,可立即將葉枝打心,不能再任其生長。如伏前桃過多,將給棉株帶來早衰、僵瓣、爛桃等很多弊端,所以7月初要將已開過的花全部摘掉,使棉株節省下養分,待條件適宜時再多結鈴。在冀中南和魯西北地區每畝2500-3000株的棉田,依地力和密度高低每株留13-14個果枝及時打頂,務必實現秋桃蓋頂。不能怕脫落和貪多而一再推遲打頂和盲目多留果枝。種植鈴重較高的品種,既求較高的畝鈴數,又求較高的單鈴重。不要或少要早桃、晚桃,會大大提高棉鈴的整齊度。
(三)抓緊化控。今年北方不少地區干旱少雨,很多棉農不敢化控。有的棉田至今尚未進行第1次化控,大部分存在化控偏晚、劑量偏小問題。由于今年5、6月氣溫偏高,因而造成不同程度地營養生長偏旺而生殖生長偏弱和地上部植株較大而根系較小的問題。前段部分棉田曾出現過晴天后棉株萎蔫現象,經檢查,有的既非病害,又非肥害,主要是地上部生長快、植株偏大,遇高溫蒸騰量大,而根系弱吸水供應不上造成的。在掌握縮節胺“看天、看地、看苗情”的施用原則上,應以“看苗情”為主,只要棉苗以正常的速度生長,就要按時化控,這就叫“主動化控”,如果在旺長后再化控,就是“被動化控”了。根據前期的化控情況和當前棉花長勢,一般7月要化控2-3次,第1次在初花期,畝用縮節胺1-1.5克;第2次在盛花期,畝用藥1-2克,第3次在打頂后,畝用藥3-5克。由于現在棉株較大,化控時每畝要用20-25公斤水全株噴灑,把頂尖和中上部果枝尖都噴到。
(四)及時供肥。棉花的施肥問題是棉花管理中最復雜的問題,絕不是施肥越多越高產,有時施肥不當還會導致相反的結果。根據對構成棉株的營養元素分析,畝產600多斤籽棉,并不需要太大量的營養成分,而且各營養元素間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如某一元素過量,不僅造成浪費,還可能影響到對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所以施肥貴在平衡、合理、科學。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棉花開花結鈴前一般不用追施速效氮肥,避免營養體過大或營養生長過旺;追肥宜在開花盛期(第4個果枝開花),視地力和棉株長勢畝施尿素10-15公斤;底肥未施用鉀肥、或鉀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