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墾利縣棉農張方武反映,當地一部分棉田“幾天沒去看,棉葉突然變紅”的現象。發生地塊約占1/3左右,一般發生株率5%~10%,嚴重的達到30%左右。筆者經對比甄別,判斷這種情況屬于紅葉莖枯病。
一、發生原因
紅葉莖枯病是棉花中后期經常發生的一種暴發性非侵染性生理病害。該病發生與缺鉀有關,但不同于單一的缺鉀癥,而是在缺鉀的同時也缺磷、缺氮所致。其發生程度與土壤、施肥、品種的關系密切,一般發生較早且嚴重棉田,主要的誘發因素是:①多年重茬、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性土壤以及鹽堿地、耕層過淺的棉田。②沒有揭膜或者揭膜偏晚。③底肥沒有使用鉀肥或用量不足,使用磷素偏少,施用氮肥過多且化控失當的。④品種抗病性偏差導致植株生長不良,抵抗力減弱。⑤早熟品種又過早播種,前期結鈴過多負載過重。⑥受旱嚴重或澆水偏晚。⑦地勢低洼、排水不及時,會因棉花根系發育不良,棉株地下、地上部分生長失調而誘發該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該病發生的同時容易導致褐斑病、角斑病和枯、黃萎病等病害的相伴發生,潛在的危害更大。
二、預防與補救措施
1、及早補施追肥。對于未施鉀肥的或土壤潛在性缺鉀的棉田,要畝用優質鉀肥10~15公斤及早補充追施。而每畝使用純磷不足10公斤 (折合畝用含磷46%的磷酸二銨低于20~25公斤)的棉田,也應及時補施。
2、加強田間管理。對于沒有揭膜的棉田,應立即揭除地膜,及時中耕,促使根系下扎。對地勢低的棉田,要注意排水以及中耕散濕。對長勢較旺的棉花,要用縮節胺或影響力“少量多次”加強化控。
3、噴施營養調節劑。對已經出現癥狀的棉田,只要棉葉尚未枯萎、主莖生長點仍有活力,葉面噴施營養調節劑是一項成本低、見效快、效果好的補救措施,具體配方是:①500倍的農喜十效素+500倍的精品二氫鉀+800倍的六合一增產素。②1%~2%的磷酸二銨+0.2%~0.3%的六高牌葉面鉀+0.1%蕓薹素內酯或0.2%的農喜十效素,一般噴施2~3次,可促進棉株恢復生長和增蕾保鈴,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如果降雨較多、田間濕度大,可在葉面噴肥時加配乙蒜素、多菌靈、惡霉靈等殺菌劑,以實現一噴多治,同時預防或兼治其它侵染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