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堯、寧晉等地的讀者來電話反映,棉田、菜田有蝸牛為害,打治蟲的農藥效果不理想,捉也捉不盡,一場雨過后就又出來了,問該如何防治。
河北省植保植檢站研究員答:今年秋天由于雨水相對充足、土壤濕潤,加之作物套種面積增加,田間殘枝落葉較多,導致部分地區蝸牛的發生量較大,應加強防治。其繁殖為害特點和防治方法如下:
一、繁殖為害特點 蝸牛在田埂土縫、殘枝落葉、田邊雜草或亂石中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一般白天潛伏于隱蔽、低洼潮濕處,傍晚或清晨取食,陰天則全天為害。5~6月份交配產卵,卵成堆產于作物根部土壤中、草根附近或石塊下。一年中有兩個活動為害盛期,6~7月份為第一個為害盛期。8月份高溫,蝸牛活動減弱。9月份氣溫涼爽,再次進入活動為害盛期,遇溫暖的陰雨天氣,作物受害則更嚴重。11月份開始越冬。
蝸牛的寄主廣泛,為害作物以棉花、玉米、大豆以及果樹、花卉、蔬菜類為主。以其齒舌舔食葉片、莖、花蕾、果實造成空洞與缺刻,嚴重時食光葉片造成死苗。有時舔食作物的繁殖器官,影響受粉。同時分泌黏液,污染作物,導致有害病菌侵染,引發其他病害。
二、防治方法
1.人工捕殺。于傍晚、早晨或陰天蝸牛、蛞蝓活動時,對植株上的蝸牛、蛞蝓進行捕捉,集中處理;或用樹枝、雜草、蔬菜葉等誘集堆,使其潛伏于誘集堆內,集中捕殺。
2.徹底清除田間雜草、秸稈、石塊等可供其棲息的場所并撒上生石灰,減少其活動范圍;適時中耕,翻地松土,使卵及蟲體暴露于土壤表面,在陽光下暴曬而亡。
3.在其產卵前或有小蝸牛時,畝用瑞士進口6%密達蝸牛靈顆粒劑(四聚乙醛)400克撒施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