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發揮水稻的施肥效應,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須施好“三肥”,即分蘗肥、穗肥、和粒肥。水稻施肥要依據品種特點、泥土肥力、氣候因子和栽培條件等諸項要從來通盤思索,機動運用。水稻對肥料的需求表現在營養時期、營養臨界期和營養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量相對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較長,需肥量大,強度大,則應增長追肥次數,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肥的營養臨界期通常涌現在三葉期,有時氮、鉀的營養臨界期還涌現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營養最大效率期涌現在長穗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最茂盛的階段,也是需肥的關鍵時期。
據研究,每生產100公斤稻谷,約需從泥土中吸收氮素1.6—2.5公斤,磷0.8—1.2公斤,鉀2.1—3.0公斤,三者的比例為2:1:3。
依據水稻需肥規律和特點,應分期進行合理追肥。
一、早施分蘗肥。從移栽至幼穗開端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蘗肥。分蘗肥懇求追施時間早、數量足,通常分蘗肥的用量占追肥總量的50—60%。因為,分蘗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營養的第一頂峰期,又因為水稻生育前期氣溫、水溫、土溫都較低,養分釋放慢,追肥量太少難以滿足水稻對養分的需要。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蘗、多分蘗,下降分蘗節位,為爭穗長、粒重發明條件。分蘗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畝施用尿素5—7公斤。底肥不足的可恰當增施,但不能盲目過量追肥,以防瘋長。
二、巧施穗肥。從幼穗開端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個頂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增進穗大粒多。并能避免貪青、倒伏。在技巧上要做到幾點,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蘗多的田不施;二是早上葉不掛露水,中午葉片挺直,葉色淡黃的要施;三是陰雨天不施,晴天搶施。施用時間為水稻圓桿期。畝施尿素3—4公斤,并配施少量磷鉀肥,每畝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
三、酌施粒肥。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壯籽肥。粒肥能延長葉片功能期,避免早衰,增進粒重。但要留意的是,苗不黃的不施,陰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選擇晴天下午噴施1%的尿素溶液,或1:500倍的惠滿豐活性液肥,每畝50公斤。對于已發紋枯病、稻溫病的稻田,要選用菌核凈、異稻瘟凈、紋枯凈、農抗120、消菌靈等農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