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俗稱“矮子禾”,是近年來新發生的一種病毒性病害,具有突發性強、擴散蔓延快、危害損失大、防控難的特點。時下,正值炎陵山區中稻播種臨近,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不容忽視。提出以下防控措施,供參考。
1、品種選擇。根據當地實際,選擇近幾年發病普遍輕的水稻品種。
2、播期及秧田選擇。4月25日-5月10日,使7葉期前感病敏感期與傳毒飛虱的遷飛或發生高峰錯開。選擇近幾年發病輕、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做秧田,并盡早鏟除周邊的雜草,破壞飛虱生息繁衍的環境,減少傳毒飛虱的數量。
3、藥劑浸種。浸種濃度為10%吡蟲啉300-500倍液或高含量吡蟲啉按相應濃度稀釋浸種6-12小時(氣溫高浸種時間短些),用清水洗凈,然后按常規辦法浸種催芽。
4、藥劑拌種。要求在種子催芽露芽白后用吡蚜酮(神約)有效成份秈稻用0.5克,高含量吡蟲啉有效成份1克或噻嗪酮有效成份3克,先與少量細土或谷糠拌勻,再均勻拌1公斤種子(以干種子計重),如用60%的優拌,則10毫升可拌3-4公斤干種子催好的芽谷,放置30分鐘后再播種。
5、秧苗期治虱防矮。要根據田間稻飛虱蟲情監測情況,適時進行防治。經過上述藥劑拌種或浸種處理的,秧苗移栽前要施一次“送嫁藥”;沒有拌種或浸種的要施藥2-3次,即秧苗二葉一心噴藥1次,隔7-10天噴第2次藥,移栽前3-5天噴第3次藥,施藥時秧田附近雜草亦必須同時噴藥(下雨后要及時檢查秧田,查看白背飛虱的遷入量,如量多及時進行補治)。
據了解,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近年來在炎陵普遍發生,2010年發病面積達到了5.6萬畝,損失在30%以上的約5000畝。2011年和2012年防控效果較好,未造成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