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縮病是一種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玉米上發生的另一種重要的病毒病是矮花葉病。這兩種病害的癥狀、傳毒昆蟲和防治技術不盡相同。玉米矮花葉病表現花葉癥,葉片出現褪綠條紋或斑駁,粗縮病的特點是節間明顯縮短,株高不及健株的一半,像個矮胖子,另一個特點是心葉卷縮,葉脈兩側葉脈間產生虛線狀失綠透明小點,以后逐漸增多,葉背主脈只出現長短不一的蠟白色條狀突起,其他葉片濃綠、僵直,寬短而厚。
就一株玉米而言,癥狀輕重和品種抗(耐)病性有關,也和感染病毒的時間有關。雖然說玉米整個生育期都能感染病毒,但從出苗到6葉期前最易感病,10葉期后抗病性增強,所以感染越早,病情越重,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兩種病毒害都靠昆蟲傳播,但矮花葉病由蚜蟲傳播,而粗縮病靠灰飛虱傳播。冬季它們都在田邊地頭、撂荒地的雜草上存活,而許多多年生雜草和一些禾谷類作物如小麥也是病毒的源頭。這樣,雜草、蚜蟲和飛虱以及傳毒昆蟲進入玉米田的時間就成為病害輕重的主要影響因素。能夠影響蚜蟲和飛虱過冬和繁殖數量的氣象因素也成為病毒病發生輕重的主要因素。
防治上提倡以治蟲防病為主的綜合防治方針。一是因地制宜推廣抗病耐病品種。二是及時清除田邊地頭、道路溝渠兩旁的雜草。三是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提倡覆膜栽培,加強田間管理,合理調節水肥。四是噴撒藥劑消滅傳播病毒的蚜蟲和飛虱,包括雜草上的和遷入玉米田的。可用的藥劑包括: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5000倍液,或25%撲虱靈(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5%的高效氯氰菊脂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或每畝用5%銳勁特30~50毫升,或20%異丙威乳油150~200毫升,或48%毒死蜱(樂斯本)100~120毫升,50%抗蚜威(辟蚜霧)可濕性粉劑6~8克兌水50~60千克噴施。對已經感病的玉米,可在早期使用寧南霉素(菌克毒克)或植病靈葉面噴霧。
噴藥保護措施強調一個“早”字。如果能夠預測蚜蟲和飛虱遷入農田的時間,就在前后幾天用藥,如果不能預測,就抓緊苗期防治,等到出現明顯癥狀后(9~10葉期)再打藥就晚了。
再一點,就是需要注意玉米矮花葉可以通過種子傳播,應加強制種管理,盡可能在無病毒病發生的地區制種,降低種子帶毒和傳毒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