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投飼施肥精養泥鰍,經濟效益可增加2-4倍,是發家致富的一條好路子。現將主要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稻田的選擇和修建 選擇水源充足、不旱不澇、日照良好、不受廢水污染、無冷浸、質地松軟肥沃的稻田。種植的水稻應是矮稈、不倒伏、抗病力強的品種,稻田面積可大可小。防逃設施要嚴格。田埂加高加固夯實到30-50厘米,最好用塑料膜或木板、石板等貼于埂的內側,下端埋入硬泥中;進排水口設置網欄,防泥鰍鉆逃和野雜魚、污物進入。禾苗返青后,將稻田四角的稻株移栽在同田的其他行中或另田定植,騰出空地開挖魚凼,每個凼深30-50厘米,面積4-10平方米,并沿田四周或對角線開魚溝,溝深30-50厘米,做到溝溝相通、溝凼相連。溝凼面積占稻田面積的5%-10%。
放養 放苗前必須施足基肥,培肥水質,繁育餌料生物。方法是在溝凼中用干燥或新鮮牛糞、豬糞、雞糞、稻草和米糠等混合鋪10-15厘米厚,再蓋一層泥土。泥鰍苗可人工繁殖培育或從天然和養殖水域零星捕撈收集,但放養規格大小要求基本一致。一般每畝稻田放養尾重2.5克的小泥鰍60-120公斤,如果是不投飼的粗放,放養數量應相應減少。
投飼追肥 泥鰍主要捕食浮游生物。因密度高,應加投豆漿、面粉、米糠、豆渣、麥麩、菜餅、青菜碎葉、蚯蚓、蠅蛆或魚用配合飼料。投飼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日投量為泥鰍體重的5%,并根據吃食情況增減。要設幾個固定的投餌點,以減少餌料浪而和便于觀察。追肥應先發酵,少量多次使用,水質太肥則不施,與池塘養魚標準相同。
防治病害 放苗前10天,每畝用生石灰20公斤化漿全田遍灑消毒;鰍苗用3%的食鹽水浸洗后入田;養殖過程中每隔1個月左右用漂白粉1毫克/公斤(1ppm)濃度遍灑1次。
合理解決施化肥、農藥與養鰍的矛盾 施化肥少量多次,控制用量,每畝每次用尿素4-5公斤或硫酸銨5-7公斤。防治水稻病蟲的農藥應選用高效低毒品種,如殺蟲雙、樂果、稻瘟凈等,并盡量把藥噴在稻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