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但由于部分農民對這一技術掌握不夠全面,耕作中出現了一些誤區,產生負效應,導致秸稈還田后的麥田出現出苗率低、苗黃、苗弱、甚至死苗現象。
誤區一 碳氮比失調。秸稈本身碳氮比為65~85:1,而適宜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5:1,秸稈還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與作物爭奪氮素,結果秸稈分解緩慢,麥苗因缺氮而黃化、苗弱,生長不良。解決辦法:秸稈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稈表面撒施氫銨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誤區二 秸稈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塊粉碎后的秸稈過長,其長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響播種。解決辦法:使用大型秸稈粉碎機,因為大型秸稈粉碎機機器馬力較大不僅粉碎的秸稈較碎,在旋耕時粉碎的秸稈與土壤攪和均勻,旋耕較深。
誤區三 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稈還田后,使土壤變得過松,大孔隙過多,導致跑風,土壤與種子不能緊密接觸,影響種子發芽生長,使小麥扎根不牢,甚至出現吊根。那么,怎樣才能彌補以上缺陷,保證穩產、高產呢?除采取以上有針對措施以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土壤墑情。2、提高播種質量。秸稈還田的地塊,以提高播種質量。3、適時鎮壓澆水。小麥播種后,晾曬一天,用石磙鎮壓,使土壤密實,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利于發芽扎根,可避免小麥吊根現象。4、消滅病原體。帶病的秸稈不能直接還田,否則夏季玉米易發生病害,這類秸稈應銷毀或高溫堆腐后再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