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又稱花桿蓮,花桿南星,麻芋子等,學名蒟蒻,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據測定,魔芋中含有大量的葡甘露糖和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以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種植品種有花魔芋、紅魔芋和白魔芋,花可供觀賞,地下塊莖扁圓形,營養成分極為豐富,用途廣泛。去毒后可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食品,并具有燥濕化痰、健胃開脾、消腫攻毒、降低膽固醇等醫療作用。在工業上,魔芋制品可代替果膠、瓜膠,用于卷煙紙、磁帶、膠片、紡織印染漿料及建筑涂料、農藥、化妝品的添加劑等。由于種植魔芋經濟效益高,現成為一些農村的重要經濟作物,但以往的魔芋栽培,多見于小面積種植于房前屋后,栽培科技水平低,出現許多栽培管理不當,病蟲害嚴重發生 現將其適用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整地
魔芋喜冷涼氣候,耐陰濕。土質以深厚的輕沙質土壤為宜,重粘土、冷沙土不宜種魔芋。忌重茬地和前茬是辣椒和煙葉的土地。土壤pH值6.5~7.5為宜。其中以低山南坡,坡度為5~10度的山坡疏林地帶最佳。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千克,進行深翻整平。
二、育苗
花魔芋的繁殖系數較高,故其育苗方法也較多。常用小球莖整芋育苗法:選縱橫徑基本相似的球莖,芽窩小而淺,球莖充實,頂芽粗壯,塊莖上部有1圈折斷或脫落須根的痕跡,下部和底面光滑,無須根,無皺裂,無疤痕,無傷爛,重量在500克以下的球莖為種芋,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曬種1~2天,然后用72%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800倍液、40%福爾馬林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消毒30分鐘,晾干后播種。采用穴播方式,每穴1個種芋,按23~33厘米的株行距,播后用細土覆蓋種芋。
三、定植
在原整好的地塊挖15~20厘米深的播種溝,按15×4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種芋,下種前要重施底肥,摻施鉀肥,每畝施有機肥1500千克、鉀肥5千克。肥料與種芋不能相接觸,下種后要蓋上3.5~5厘米的細土,再施窩子肥。種芋要傾斜錯落,防止天旱、雨淋,以利出芽迅速而不傷芽爛種和幼芽正常生長。
四、管理
魔芋是耐肥性較強的作物,下種前必須施足底肥,基肥以遲效有機肥為主,生長期要追肥3~4次,出苗后要及時追肥。每中耕1次,即追肥1次,培蔸1次。白露前后再追1次稀糞肥,以鉀、氮肥為主,磷肥次之。如發現有部分葉柄、葉片瘦小細弱,葉色轉淡的應立即補施尿素或人糞尿。特別是球莖膨大伸長期要施追肥,畝追施15~20千克的復合肥。在追肥期要結合淺耕拔草,后期不宜進行中耕;в笈潞导蓾,若土壤干燥,應及時淋水或灌溉,積水過多應疏溝排水。
五、病蟲害防治
因花魔芋在生產栽培中有較好的抗性,病蟲害較少。只有少量的軟腐病、白絹病和細菌性葉枯病。軟腐病可用70%多菌靈1000倍稀釋液澆灌;白絹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稀釋液噴灑,每7~10天噴1次;細菌性葉枯病發現后應及時摘除病葉,用1:1:120波爾多液噴灑即可消除。發病盛期為7~8月份。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在病株周圍撒些生石灰粉或硫黃粉,以防病害擴大蔓延。同時,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10天1次,連續2~3次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六、采收
根據花魔芋的生長習性,整個生育期為7個月左右。當地上莖桿發黃倒苗時,就可收獲。最佳收獲期在10月份倒苗后1個月左右,因倒苗后1月內,地下塊莖還可繼續生長。如倒苗后雨水不多,霜雪不大,天氣比較暖和,則收挖時間還可適當延遲,以提高產量。收挖后的魔芋,將好芋和傷芋分開攤晾,待吹干水氣后,即在室內地板上或在油氈等防潮物的地面上堆放貯藏,或加工、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