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氣候條件復雜,土壤種類繁多,種植制度多樣,因此麥田播前耕作整地技術種類較多,各地可因地、因條件制宜選擇適宜的耕作整地技術。總的原則是以耕翻(機耕)或少免耕(旋耕)為基礎,耙、耱(耢)、壓、起壟、開溝、作畦等作業相結合,正確掌握宜耕、宜耙等作業時機,減少耕作費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證作業質量。
耕翻 耕翻可掩埋有機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稈、雜草和病蟲有機體,疏松耕層,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釋放;提高土壤滲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連續多年種麥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麥田,在旋耕的15厘米以下形成堅實的犁底層,影響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滲,應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層。
少免耕 以傳統鏵式犁耕翻,雖具有掩埋秸稈和有機肥料、控制雜草和減輕病蟲害等優點,但每年用這種傳統的耕作工序復雜,耗費能源較大,在干旱年份還會因土壤失墑較嚴重而影響小麥產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維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為此,對于播種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淺耕等。
耙耢、鎮壓 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塊,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實,減少蒸發,抗旱保墑;在機耕或旋耕后都應根據土壤墑情及時耙地。近年來,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旋耕面積較大,旋耕后的麥田表層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種,會發生播種過深的現象,形成深播弱苗,嚴重影響小麥分蘗的發生,造成穗數不足,降低產量;還會導致土壤表層失墑塊而影響根系和麥苗生長。
鎮壓有壓實土壤、壓碎土塊、平整地面的作用,當耕層土壤過于疏松時,鎮壓可使耕層緊密,提高耕層土壤水分含量,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根系及時噴發與伸長,下扎到深層土壤中,一般深層土壤水分含量較高較穩定,即使上層土壤干旱,根系也能從深層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麥苗的抗旱能力,麥苗整齊健壯。因此,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小麥播種后應該及時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