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多年實踐證明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澇的作物,土壤濕度超過最大持水量80%以上時,玉米就發育不良。
7月以來頻降暴雨,土壤含水量超飽和,玉米根系因缺氧而不能正常代謝,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下降;有氧呼吸受抑制,無氧呼吸加強,消耗大量養分的同時產生大量對根系有毒害的物質;葉片光合作用降低甚至停止,生長發育受到嚴重抑制,甚至導致植株死亡。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應對玉米田澇災?不同生育階段的耐澇性表現及其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不同,目前,玉米已進入籽粒灌漿期,雖然澇害對玉米植株的生長發育造成了一定影響,但若田間排水及時并加強后期田間管理則短期澇害對玉米最終產量影響不大。
因此,建議根據澇災的不同程度采取相應措施:
對于尚未退水的田塊,應全力排除田間積水。對于倒伏尚可形成產量的玉米不建議人工扶起,宜采用割除空稈及病弱株、打底葉、噴施磷酸二氫鉀、剝皮晾曬等促早熟措施,加速籽粒成熟。
對已退水尚未倒伏或倒伏不嚴重的田塊,一是采取補追化肥促灌漿。對排除積水的田塊增施氮肥和鉀肥,每公頃追施氮素肥料150~225公斤,鉀肥15公斤左右;噴施壯根劑等,加快生長發育,促灌漿成熟。二是中耕散墑破除板結。待積水排干可以下地時,盡可能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盡快恢復根系生理活性和植株光合作用,促進增加粒重。三是防治病蟲減損失。受澇后,植株易感染葉部病害,重點做好大小葉斑病、莖腐病、玉米螟等防治工作,防治紋枯病可用多菌靈噴霧,噴藥時要重點噴果穗以下的莖葉;防治大小斑病可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7~10天一次,連續2~3次。減少可控的病蟲害損失。
此外,對于絕收地塊,視當地積溫具體情況及時種植秋菜;如任何作物都無法種植的,建議將倒伏植株改作青貯飼料,并及早進行深翻整地,破除板結,創造深厚的土壤耕層,積蓄秋冬季降水,為明年春播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