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斑病:此病癥狀通常表現兩種類型:一種是污斑型。病斑較小,近似圓形,直徑0.7~1厘米,黑褐色,邊緣較清晰。周圍有黃色暈圈,可以穿透葉片,但在葉片背面形成的病斑比正面要小。另一種是網紋型。病斑較大,直徑可達1.5厘米,在葉正面產生邊緣白色網紋狀或星芒狀、中間褐色的病斑。病斑呈不規則形,邊緣不清晰,周圍無黃色暈圈,著色不均勻,一般不透過葉面。
(二)褐斑病:被害葉片初期為黃褐色小斑,與黑斑病不易區分,但隨著病情的發展,褐斑病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直徑0.4~1厘米,較花生黑斑病大,病斑正面黃褐色至深褐色,背面黃褐色,周圍的黃色暈圈寬而明顯。病斑多時,有時連在一起,形成更大、不規則的病斑。莖稈上的病斑褐色至黑褐色,長橢圓形,病斑多時,也致莖稈枯死。
(三)黑斑病:該病病斑一般直徑0.1~0.5厘米,比褐斑病小,近圓形或圓形。病斑呈黑褐色,葉片正反兩面顏色相近。病斑周圍通常沒有黃色暈圈,或有較窄、不明顯的淡黃色暈圈。葉背面病斑通常產生許多黑色小點,呈同心輪紋狀,并有一層黑褐色霉狀物。病菌浸染莖稈,產生黑褐色凹陷病斑,嚴重時莖稈枯死。
(四)焦斑病:該病通常產生焦斑和胡麻斑兩種類型癥狀。常見焦斑類型癥狀是病原菌自葉尖侵入,隨葉片主脈向內擴展而呈楔形大斑,斑周圍有明顯黃色暈圈。少數病斑自葉緣浸染,病斑向葉內發展,由初期綠色漸變成黃色、褐色,后期葉片邊緣常為深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胡麻斑類型癥狀是病斑常出現在葉片正面,病斑直徑小于0.1厘米,近圓形,有時凹陷。在收獲前多雨的情況下,該病易出現急性癥狀,葉片上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水漬狀大斑塊,迅速蔓延造成全葉枯死。
(五)白絹病:該病病菌多從花生近地面的莖基部和根部侵入,病部組織初期呈暗褐色,不久即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覆蓋受病部位。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迅速向外蔓延,花生近地面中、下部的莖稈以及病株周圍的土壤表面,都可以長出一層白色絹絲狀菌絲層。天氣干旱時,僅危害花生地下部分,菌絲不明顯,后期在病部菌絲層中形成很多菌核。
二、藥劑防治
當花生感染了如網斑病、褐斑病、黑斑病和焦斑病這些病時,花生的主莖葉片發病率為5%~7%時,每公頃噴施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1.25~1.5公斤、1.5%多抗霉素或中生霉素3.75~4.5公斤進行防治。每隔7~10天用藥1次,連噴2~3次。
在白絹病發病初期,可每公頃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2公斤或40%克菌靈可濕性粉劑1.2公斤,對水1125公斤,噴灑植株莖基部,防治效果在70%以上。